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龙羽生
加入时间: 2007/05/13 文章: 358
|
时间: 2021-7-13 周二, 下午4:15 标题: 谁的忧虑?耗尽了我的白日与黑夜——选自《诗歌月刋》2021年第6期 隧道 |
|
|
谁的忧虑?耗尽了我的白日与黑夜(组诗)
选自《诗歌月刋》2021年第6期
隧道
木铲
我有一把木铲
上午老王打电话
说到三十年前
我们没事的时候
到山岗
满山的卵石,嘶嘶的河水
和月光一同流逝
我们没事
就到山岗上挖月亮
有一种木头不会腐烂
有一个月亮可以
抱在怀里
我的木头铲子还在
满山岗乱跑
“还记得吗?四眼,
哭了。木头木脑。跌的。”
我不是木匠
做把铲子的手艺
我有。天生的那把木头铲子
还在
复制木纹,可以手工使用
给老王说:“从那以后,
我没再试过。”
追
池塘端一面镜子
与白云打招呼
鹭鸶衔一滴水珠
与黑夜打招呼
一切发光的事物在
问候是相互的
太阳执一面圆月亮
与地球打招呼
我是小气的
和海水一样气鼓鼓
给白云打招呼
给鹭鸶打招呼
不理睬
我上前,她们就撤后
洋流很卖力
掌心托起我的小舟
萤火虫怕了
一切发光的事物,追嘛
手握闪电
邻家的女孩,篱笆墙下
跑累的海伦
隐居的嫦娥
齐声嚷嚷:
“怕了你——!”
甘蔗,快跑
扛根甘蔗,——跑
风牵我的衣服
耍赖
不叫我把甘蔗带走
翻翻口袋
超市的女店主,——转
硬币的眼白
榨汁,蒸馏
加一道萃取工序
田野颗粒粗糙的光芒
兜售蔗糖
风摸摸我的肚皮
不渗水
一步一台阶
研究上进的证件
学术造假的硬壳封面
砖头样的图书馆
印刷骈体
论文
嚼甘蔗头,青白纤维的渣子
虚胖的橡皮擦
缺胳膊断腿的课桌
我的小学
啃手指,没得甜味
阶梯教室的拐角
一根
名牌大学的甘蔗
跑在前面
喊她
伪装拐杖受伤的样子
忍痛折断
跛腿
为了跑快点
原汁原味的甘甜
主张
“不要见面。”
素食者的隐秘之饕
辣椒油在淌血
就像岩画
水煮生菜精雕一块翡翠
鱼骨头嚷嚷
刀和筷子
分工合作
这是游牧者的最后一夜
牛角架在篝火上
烧烤
甲骨文
食客们把陶器
酿酒的工艺
吩咐给
爱
一个特定的对象
一个缺席者,一个隐秘的食客
是她
只言吃素
偶尔,玩一次手撕羊肉的把戏
戴隐形博士伦眼镜
吃相斯文
我们烤全羊的语言游戏
听她吩咐
烧烤我的羊腰子
羊蝎子
羊骨髓;把情感的拆解
排在第一位
这是孤独的
残忍的
都市之夜
像一只扒了皮的灯笼架在路灯上
听她吩咐
给我做一幅CT拓片
【诗人的手稿】
挂在床头
拿泪珠将羊肉串装裱
骑鹅旅行记
如果我再长大几岁
从小屁孩进化到英俊少年
不妨骑鹅
花好月圆的情人节,那些善于撕咬的人
揪扯我一片翅膀,手工制作
哄骗海伦
赚取嫦娥一品脱眼泪
是的,让我进化到鹅毛笔
书写情书飞雪的普希金时代
爬在落地窗下脱皮败色的红木地板上
多少有情人未成眷属
歌德哭了
不知李白会不会羡慕
嫉、妒、恨
谪仙竟然不敌小家伙骑鹅夜行
一代代人
镀金床前明月光的一平方米
逆旅
求长脖子嘎叫的岁月降临
鹅,鹅,鹅——一管白羽
撩拨脸红的人
叫得
怪难为情的
雪花
扑棱六个楞角的
小火种
翅膀折叠一夜
那种潜伏的最高境界
仿若冰雕
燃至白炽胴体
可见电蓝在纹丝与纤毫间流淌
忍不住伸手时
火烧云起
“类似非人间的尤物”消失在泥土里
贞洁的泪水
不可亵渎
救火
想象绝美的爱情不过如此
天上的大雪飘飞,地上的街道拉响鸣笛
一前一后两辆救火车,在我的张望中
转个弯
去扑救一场大火……
现在
跨坐高高的树枝头,两个人
女的憎恶抽烟,男的憎恶
废话篓子。一根针穿戳甜言蜜语
并试图缝补撕裂的嘴唇
背对背
悬挂。他们是树枝头
一片树叶长出刺毛毛的两面,数落
星星和灰尘
拐杖
雀儿口衔街心花园,马赛克
公厕,交叉的女墙
碎玻璃的奏鸣曲
悬崖扶摇,春风斩算得了什么
凌渊的鸟巢
高举通天的路径
群山万壑的楼厦起伏
口罩封闭的不锈钢窗内
阳台敞开,春风斩算得了什么
那食物链顶端
傲慢之生灵
正自我隔离,在潭底憋气
练习冬眠
生存或死亡
未知且森严,古老的命题
再一次锁定
物联网畅达的盲点,并折断
思想者言辞无畏的拐杖
空缺赋
我没有冬储的习惯
午夜只属于阅读,那些文字
怒吼或平缓,一条河流被文字从峡谷
拯救到半空并试图
挂到敞开的窗口
无悲无喜,在动手写诗之前
把自己放空
我不去惦记
浪花
青菜,萝卜
从不忧惧,从不储藏
那些用旧的文字
就像从未对漂流而来的黎明
提前预支
曙光或寓言……
每天搬一点
用针尖
挑 一座山 一块
压在心头的岩石
在梦中
写一首诗
记得开头,结尾
过程很累
漫长是因为无法从梦中醒来
找 纸 笔
一些字和词
堆着
扭曲的轮廓 压在我的心坎
随笔二则
龙羽生
不可不说的神秘
夜,……零点。零点四十二分。
不能再等了。
我想找一首诗,试图说明,诗歌之为诗歌,它的首要因素是什么?
毫无疑问,我的答案是神秘。
一首诗之所以是诗歌而不是其他的文字组合,不是散文、小说、应用文、解说词或广告文案,其关键的因素——就是神秘。
世上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神秘。
神秘,不可说。
正如: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这就是神秘。
诗人之所以叫诗人而不是神棍,他也会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但他不会以神的名义,即便不可不说,——神啊——,他也不会、更犯不着去僭越。
要有光!诗人会用诗歌的方式,来言说。
无论是昏暗的,无论是明亮的,无论是朦胧的,诗人的诗歌里都会散发出一种光——其光无以名之——暂且称它为——神秘。
诗人的诗歌源自日常的生活,源自他内心的冲动,一种强烈的、必须与他人分享的念头,促使诗人提笔作诗。
这个想法之所以有写出来的必要,很大的成分是——其中蕴藉着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
我并不完全赞同小说家言:像市民一样生活,像上帝一样思考。
在我的教育与意识中,在我的字典与生活习惯中,没有上帝的存在和位置。
但我相信懵懵懂懂之中,有一丝——我自己不明白的东西,磁铁一样吸引人的东西,当我沉浸其中似有所究的时候,我进入了以语言搬运思维的状态,我确信,自己是在写诗而不是写其他什么字条或留言。
要有光,光确实在其中。
一首诗歌总是多了些什么,或少了些什么。这多出来的东西,这少出来的东西,构成诗歌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语言,与写在字面上的语言相较,就有了那么一种意味——一种类似神秘的意味——一种大于,——我不想用水与酒作比喻——,我不能粗鄙地以物象与意象来指指点点,——诗人掌握十八般武艺,——他的技巧——只能忠诚于神秘。
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文字炼金术——陌生化处理——超现实——魔幻——意识流等等;不一而足;惟其神秘,才是诗歌之为诗歌的“脉脉不得语”的源头活水。
记得以前(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一本杂志上,读过顾城的一首小诗,写的是黄昏,篱笆,花朵,还有光。读后觉得心里空空的,而这空,有被一种难言的情绪搅动着、充盈着,但还是空,口腔里涩涩的,那种流出口涎的空。多年后想来,那种空,无以名之,只能以神秘来指代这种——空。
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找出来了——不是黄昏,而是早晨!
原来这首诗歌的标题是《早晨的花》。顾城作于1983年4月。
《早晨的花》
一
所有花都在睡去
风一点点走近篱笆
所有花都在睡去
风一点点走近篱笆
所有花都逐渐在草坡上
睡去,风一点点走近篱笆
所有花都含着蜜水
所有细碎的叶子
都含着蜜水
二
她们用花英鸣叫
她们用花英鸣叫
她用花心鸣叫
细细的舌尖上闪着蜜水
她用花心鸣叫
…… …… (以下略)
很甜。很蜜。但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舌尖的甜与蜜不知哪去了?口腔涩涩的,——很苦。我为这种甜蜜而感到内心空荡,呆呆的想,为什么诗人能够写出如此美妙的诗歌?文字在诗人的笔下,已经不是文字,也非音乐,而是可见的光,是可以想见的神秘。
琥珀与水晶,都是沙粒,——太粗鄙;——不可与神秘相提并论。
这就是诗。
这就是诗人撇开众生而称之为诗人的缘故。
诗歌的第一因素,我不得不说,应该是,——神秘。
不可指认的诗人及其内心的苦
有时在半夜后或就
在黎明前
我们坐在打字机前
把孤寂扯来围裹在身上
忘记我们的情人或孩子
正在酣睡
——摘自《诗》
作者:尼姬•乔万尼【美国】
译者:傅浩
广义上说,这世上,有多少人仰望天堂,就有多少个诗人。
事实上,诗人并没有那么多;相对来说,很少有人认为或主张——我是一个诗人;世上的诗人之少——我是说真正的诗人——几乎不多于能够跻身天堂的幸运儿。
但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自认为自己可以走向天堂,并且认真地祈祷,可以让自己带上他的毛驴,哦,不是一头,而是拉拉扯扯,一个人手持拐杖,带着一群毛驴,——嘿,那情形,就像幼儿园的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去郊游。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拉扯着毛驴,选择直上天堂的人呢?
说实在的,我内心倾向于鄙夷这个名叫雅姆(戴望舒译作耶麦)的法国诗人。“在应该到你那儿去的时候,天主啊,\……我是法郎西思•耶麦,现在上天堂,\ ……让我和这些驴子同来见你,\叫天神们在和平之中将我们提携,\行向草木丛生的溪流,在那里,\颤动着樱桃,光滑如少女欢笑的肤肌,\而当我在那个灵魂的寄寓的时候,\俯身临着你的神明的水流,\使我像那些对着永恒之爱的清渠\鉴照着自己卑微而温柔的寒伧的毛驴。” (《为带驴子上天堂而祈祷》戴望舒 译)
天堂果然够寒碜!无外乎有樱桃及少女露出健美小腿的欢笑。与我们去一趟郊外游,无甚差别。
我把这首诗读了几遍,但每读一遍,都会像亲手拆了七宝塔的孩子,无法将其还原。甚至会产生骂人的冲动——太扯淡了。
有人会对什么什么情怀,虔诚,祈祷,感兴趣。可说破了,一点也不好玩。
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在阅读中,或者说,从这首由法语而翻译过来的汉语诗歌中,(是否?应该具有的)神性及神秘性,被弄丢了。
或许,我要追寻的,正是那点被丢失的玩意。
一首诗失去了光泽与灵动,剩下的便是破砖断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堂也不可拆解。
亦如在众生中,诗人也不可指认。
这就有了疑问,是什么?能够将夜吟不察月光寒的诗人,与大家区分开来?是其会写诗,并且写出几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歌吗?
不是。
诗歌,在某种意义上说,仅仅是诗人之为诗人的副产品。这话怎么理解?我想说的是,当一个人把他自己写的诗歌——抱在怀里——他仅仅是一个写诗的人,只有当他放下了——诗,他仍然在写或不写,——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写在烟盒上,扒拉在报纸夹缝里,夸张一点,半夜在床头放支蜡烛、枕头下压个练习簿——别烦我,本少爷在写诗,——这就叫诗人?这只是在扮演诗人。
在监狱里——咏西陆蝉声唱;登幽州台——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不能因之而称其为诗人。
什么是诗人?他不说,别人也知道他是诗人。皮相上说,是他的诗人气质,核心则是——因为他心头的苦,——这点好理解,大家都会说“宝宝心头苦”,苦的滋味大家都能够认同。为什么诗人心头的苦有别于宝宝的苦?正是这苦,造就了一个诗人?
有个词叫终极关怀。诗人的苦,直指这个终极关怀。比如那个雅姆,他要带毛驴上天堂,他是认真的(千万不要想到阿凡提,一想,针尖就会戳穿气球了)。雅姆心头的苦,即与终极关怀有关。所以,人们知道,他是一个诗人,带毛驴(上天堂)的诗人。
终极关怀不可说,一说就失去了它的神秘与神圣。你理解了就是理解了;不理解嘛就是不理解。
举个例子,比如诗人陶渊明,在我心目中,他和李白、杜甫一样伟大。最起码,比那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人,有天壤之别。陶渊明给世人带来了一个桃花源,如果说桃花源象征着某种终极关怀,那么,辞官与赋诗,都是陶渊明作为诗人的副产品,而陶渊明之所以为诗人,是因为他心头的苦,——他的终极关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农夫野老,心头均苦。陶渊明心头之苦,是通过其“愿”透露给我们的。他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所以,我们知道,他是诗人。——通过他心头的苦,而知道的。
世上的诗人,和我们一样仰望天堂,为什么他是诗人而你不是?是因为他怀揣的心头之苦及其终极关怀。
确实有点拗口。但他是诗人,而你不是。事实如此。
我最欣赏陶渊明的两句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那种情怀,对众生的关怀;后世所谓的生态与平等、博爱、自由,均小于陶渊明。)雅姆要带毛驴上天堂,差可与之相比。这,就是终关怀。绝不会混同于,鹅着脖子,向天而歌的儿童表演。
在日常生活中,诗人种种蔬菜,喝喝小酒,交交朋友,读点禁书,偶尔在手机上刷屏或点个赞,与常人无异。所异者,惟其心头之苦与终极关怀也。
大家都比较熟悉,作为殉道者与烈士形象的海子:“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见《麦地与诗人》)。
而我更重视那个没有长大,认阿尔的太阳凡•高为瘦哥哥,没有朋友,没有领取过结婚证书的海子。
毋庸置疑,他是一个诗人。
他有一首诗,一首怀揣心头之苦的诗。能够让人从他忧伤的眼神,认出,瞧,一个诗人。“我怀抱妻子\就像水儿抱鱼\我一边伸出手去\试着摸到小雨水,并且嘴唇开花……离开妻子\自己是一只\装满淡水的口袋\在陆地上行走”(海子《妻子和鱼》)。
走在芸芸众生之间,诗人,他有不为你知我知的——苦。
即便不可指认,但我们却可以去享有,诗人带来的福利——诗歌;以及一个由诗歌营造的——桃花源。 |
|
返回顶端 |
|
龙羽生
加入时间: 2007/05/13 文章: 358
|
时间: 2021-7-13 周二, 下午4:19 标题: 主持人语 |
|
|
主持人语
龙羽生的诗代入感强,富有激情,如同即兴的华彩乐段,好像他的大脑里驻扎着一支用语言组成的神秘军团,他给它们安排日常训练,并乐此不疲地将它们打乱再重新进行排列组合,让它们发出与俗论不同的声响,他沉浸在自我言说的快感里,带给读者的有时是一份匠心独运的大餐,有时只是一场富于情趣的花式调侃。
他的诗歌思维有着发散型的反逻辑模式。他认为,一首优秀的诗歌,好就好在它的发现,尤其是发现的方式。这里所谓“发现的方式”我的理解是写作的技巧,诗人沈天鸿说过:“技巧即思想,思想即技巧。”诗人写作一首诗,犹如一次不设限的探险,前途会出现怎样的风光?歧路会抵达哪里?为了抵消内心的恐惧是不是需要制造一些动静和热闹?而诗歌所描述的正是探索神秘的过程,这种表面热闹的背后,其实,还存着他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反思意旨。《每天搬一点》:“一些字和词/堆着/扭曲的轮廓压在我的心坎”,他用诗句在时空寻幽探秘,并戛然而止在某一处,给读者留下无限回味。
——微蓝
https://mp.weixin.qq.com/s/8GmHqLSJMkahpjuRtRTRXw
作者简介:龙羽生,笔名。原名,佘林颖。现居合肥市,就职于新闻单位。著有诗集《十二月遇美人》《宽宥》。有诗歌、散文作品分别入选:八十年代《大学生诗选》(中国青年出版社)、《小家屋檐下》(《散文》200期精品丛书之一)、《2019中国诗歌年选》(徐敬亚 韩庆成编选)、《安徽文学50年》等。 |
|
返回顶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