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 
登录会员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注册 登录/短信登录/短信 帮助帮助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古典诗文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南海思晓



加入时间: 2007/08/12
文章: 74

文章时间: 2007-8-12 周日, 上午11:51    标题: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引用回复

【作者】冷卫国 杨娟
【内容提要】
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言绝句,王昌龄七言绝句写得好,兼长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本文主要对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认为李白的绝句不仅内容上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组诗的形式,语言上则呈现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色。另外同大谢、小谢的“有句无篇”不同,李白的绝句存在着“有佳篇无佳句”的特点。并且同他的其他创作一样,李白的绝句也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关键词】 题材;组诗;自然;有诗无句;浪漫主义

李白研究自肇始于唐至今争论较多和创获较丰的十大热点问题分别为家世、出生地、几入长安、重要行踪、交游、卒年、作品真伪、《蜀道难》的寓意及写作年代、是否反映盛唐气象、李杜优劣论。[1]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不属于热点问题。就李白绝句的研究现状来说,学术界较多的是对于李白的单篇绝句进行研究。其他的或探讨五绝或探讨七绝,研究的重点也都集中在某一方面,如话语结构、情感世界、李白王昌龄比较研究等,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不强。本文在对李白的五、七言绝句进行了整体考察的基础上,认为李白绝句有如下艺术特色:

一、题材极其广泛

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以山水诗著称,高适、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而李白作为诗仙,他的高明之处首先就体现在他的诗歌不局限于一种题材。李白绝句的反映面相当广泛,涉猎的题材极其丰富。“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2]作为从汉魏六朝开始出现的诗体,随着自身的慢慢发展,绝句的题材也慢慢丰富,包括春思秋怨、离愁闺情、边塞从军、行游眺览、山水羁旅、思友赠别、咏物写景、应诏饮宴等[3],题材也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李白的成就在于他不仅能够在自己的绝句中囊括已有的各种题材,而且也大胆地尝试着为绝句开拓更多新的题材。李白绝句表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李白性格豪爽,因而敢说敢写,所见所闻所感,皆可以写进绝句中。小到儿女私情,大到时事政治,李白都能得心应手地用篇幅短小的绝句来表现。可以说,李白在绝句内容的开拓方面是极有贡献的。李白绝句表现的题材有以下14类:

山水诗,如: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友情诗,如: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送别诗,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酬答诗,如: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答友人赠乌纱帽》)

饮酒诗,如: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咏物诗,如: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

怀古诗,如: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

咏怀诗,如: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纪行诗,如: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闺情诗,如: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怨情》)

边塞诗,如: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军行》)

政治诗,如: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十)

悼亡诗,如: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

其他,如: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赠内》)

我们知道,绝句篇幅短小,在表达题材方面可以说是有一定限制的。但是在李白这里,各种题材都不是问题。他不仅可以用绝句表达一地景色、一时情调(如祖国的名山大川,朋友间的深情厚谊、离愁别绪、应酬答谢、开怀畅饮,自己的咏物抒怀、漫游经历等)这种前人较常用的细小题材,而且可以用绝句表达社会政治这种严肃重大题材,突破了个人情感的狭小天地。组诗《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规模宏大, 感情热烈, 记载了玄宗避乱入川、永王李璘勤王江东(至反叛前)的部分史实,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中的时局,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政治的见解(如将天宝之乱与永嘉南奔相比,划江而治等主张)。不仅关心国内政治,李白对边境安危也同样关心,《从军行》、《军行》都赞颂了边疆战士的勇猛善战,表达了诗人对边境战事的关注。《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虽然是送别诗,但却没有送别的悲伤,全都是勉励外甥郑灌奋勇杀敌, 为国建功立业的话语,同样也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关注。

可以说,用绝句表达重大社会政治是李白对绝句题材的开拓。不仅如此,在处理传统细小题材时李白也有所创新。同前辈诗人相比,李白的视野也大大开阔了,他突破了个人生活的狭小圈子,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各式各样的人物都能受到李白的关注。《秋浦歌》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描写了冶炼工人工作的情景;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描写了秋浦农民劳动的情景;《哭宣城善酿纪叟》悼念的是一个酿酒的老头;《赠汪伦》描写的是村人汪伦的友情;《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是以妓女为题材的诗;《别内赴征三首》、《赠内》等是写给妻子的诗;《陌上赠美人》甚至写的是一个路上邂逅的陌生美人。李白的视野很宽广,他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下层小人物都可以成为他诗歌的题材,李白以极真挚的情感来描写他们,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白诗歌的广度与深度。

二、运用组诗形式

绝句每首四句,可谓“离首即尾,离尾即首”。正因为绝句字数少,所以较适宜于歌咏比较单纯的事物,表达比较单纯的意境,遇到较为复杂的事物、意境时,则宜用另辟蹊径以资弥补。组诗的形式由来已久,阮籍《咏怀》82首,左思《咏史》8首,陈子昂《感遇》38首等等,都成功地在古诗中运用了组诗的形式。其中组诗中的诗都非一时一地之作,每首诗咏叹的对象和作者的立意也都不尽相同。而王昌龄则第一次把多首绝句连章成组诗,如著名的《从军行七首》、《长信秋词五首》。这是一种创新,但是还只限于七言绝句。李白则继承了前人,并且超越了前人。他不仅在古诗中运用了组诗的形式(如《古风》),而且也成功地把组诗的形式运用到绝句中,包括五绝。出于内容题材表达的需要、情感宣泄的需要,李白把几首甚至十几首绝句组在一起,把一些貌似分散的单篇绝句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了他的绝句组诗,扩大了绝句的容量。

李白的绝句组诗较著名的有《永王东巡歌十一首》、《秋浦歌十七首》、《清平调三首》、《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等。李白的绝句组诗数量多,质量高,形式灵活,可以说是绝句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首先在组诗咏叹的题材方面,李白不仅扩大了表现的领域而且增强了表现的力度。如上面所说,以往的古诗组诗大都是为了咏怀,其中的诗,都非一时一地之作,作诗的时间空间跨度相对较大,每首诗咏叹的对象和作者的立意也不尽相同。王昌龄的绝句组诗,表现的题材范围得到了一定地丰富,作诗的时空跨度也相对缩小了,但是每首诗的立意构思还是各不相同,如《从军行七首》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描绘边塞风光, 展示边将戍卒复杂的情感世界,每首诗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立意。而李白的绝句组诗不仅所咏叹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每一首组诗的时空跨度都很小,一般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旨意,而其中的每首诗都指向这一个旨意,组诗的内蕴比较集中[4],立意指向比较连贯,因而情感气势比较充沛。

在内容上,李白绝句组诗突破了以往组诗大多用来咏怀的局限,大大丰富了组诗的题材,李白的绝句组诗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类:1、用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如《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这些组诗虽然是由若干绝句组成的,每首绝句也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它们都是围绕着一个历史事件来写的,在章法上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内容、气势都一贯而下。2、用来吟咏山水风物人事,如《秋浦歌十七首》,秋浦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漫游来到此地期间,围绕着秋浦的风土人情,写了这组诗。类似的作品还有《越女词五首》、《横江词六首》等。3、用来抒情即事,如《别内赴征三首》、《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或用来抒发离愁别恨或用来勉励晚辈或用来抒写游玩饮酒之乐,但是每首诗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中心来叙事抒情的,每组诗的感情指向和旨意都很集中。

其次,在组诗形式方面,李白操作得非常灵活。他的绝句组诗不仅可以按字数分为五言绝句组诗和七言绝句组诗,而且每一类组诗各自的形式都不拘常法、类型多样:

有的是纯粹的五、七言绝句组诗。例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越女词五首》和《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清平调词三首》,组诗中的每一个单篇都是五、七言绝句。

有的则变化出了很多灵活的形式。五言如《奔亡道中五首》,组诗中前三首是五言绝句,后两首则是五言律诗。还有更复杂的《秋浦歌十七首》,十七首诗歌中第一首是五言十句,第二首是五言八句,第十首是五言六句,其余的才是五言绝句。七言如《横江词六首》,是七言绝句与长短句混合组成。而《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则是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的组合,第一、四首是七言绝句,第二、三首是五言绝句。如此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是以往的组诗所没有的,也是以往的绝句所没有的。

李白第一次把数量较多的绝句,较为灵活地组织在一起,扩大了绝句的容量,使一些不能用单篇写尽的题材得到很好的表现,对同代和后来的诗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杜甫那里已经开始大量使用绝句组诗形式,中晚唐时组诗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一批由数十首,甚至上百首组成的大型组诗。如中唐时有王建《宫词》 100首,晚唐时有曹唐《小游仙诗》98首等[5]。

三、语言清新自然

李白绝句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赠内》),“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铜官山醉后绝句》)等等。李白的绝句有触即发、直抒怀抱,似乎不假思索、自在流出,这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

李白绝句语言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呢?

首先,这是接受我国古代注重恬淡自然、不尚雕饰的美学传统影响的结果。道家老子、庄子睥睨万物、一切效法天道、顺应自然,在文学创作中就表现为不饰辞藻, 追求自然美的审美情趣。东晋诗人陶渊明退隐江湖之后,也以道家的超凡脱俗顺应自然回归自然,以浅显自然的语言和无限真情写下一首首和谐美妙情真意实的诗歌。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明诗篇”中明确提出了诗歌理论中的自然说,他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之后,钟嵘在《诗品》中,也力斥当时“文多拘忌,伤其真美”(《诗品序》)的文坛现状,提倡一种“自然英旨”的审美标准。李白之前的山水田园派的艺术实践虽未明确标举自然之美的旗帜,但已经暗合自然之美。而李白少年时代就生活于道教浓郁的蜀中之地,耳濡目染,深受道家“法自然”思想的影响,加上南北朝诗歌理论的影响和同代诗人的熏陶,他对自然之美极其推崇。他热爱自然、提倡“天真”,反对雕琢、追求真美。他在自己的诗中,就反复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古风》其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 (《古风》其三十五)等等。[6]P169

李白在绝句创作中不愿受诗歌形式和格律的限制束缚,不屑于细微的雕琢对仗,不肯殚精竭虑地去推敲苦吟。而是用他自由的诗笔,淋漓挥洒,在诗里尽情涂写着心中的思想和情感,痛快淋漓的宣泄着自己的欢乐、痛苦和悲哀。他的很多绝句都是一种冲口而出的随意创造,没有任何人工雕饰的痕迹。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诗句随口流出,自然天成,浑然无迹。再如“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答友人赠乌纱帽》)写自己得到朋友礼物后,因为山中人平时不照镜子就让小孩来评品自己的帽子是否合适,语言通俗晓畅,明白如话家常,没有任何艺术加工。

其次,这是认真学习乐府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六朝乐府民歌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便将内心深处细腻缠绵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7]P94李白绝句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他不仅运用乐府古题写作绝句,创作了《玉阶怨》、《横江词》等名作,使其语言具有乐府民歌生动自然、清新明快的特点,而且还把乐府民歌的语调声情广泛地运用到所有绝句中,从而使他的绝句富有乐府的情致和风韵,具有民歌的特点——感情真挚、音节婉转、形象清新、语言明白如话。如: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巴女词》)语言朴素简洁,不假雕琢,又活泼生动,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味;“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初看如脱口而出,明白如话,但深入下去,便觉音节美妙、意味隽永,清新而自然的民歌语言中蕴藏了诗人无尽的乡思。其他的如“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越女词五首》其三);“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等,都明白如话,用白描的手法,几笔就勾勒出一个清新的画面,通俗生动,具有清新纯朴的民间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

四、有佳篇无佳句

对于大谢、小谢作品,一般认为“有句无篇”。佳句丽辞多,单独就一两句来看,或富丽精工,或圆美流转,十分精彩。但是就整体上来看则不是太美,华章杰构少。我们来看一看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前半部分用精雕细刻的语言描写景物的美好,“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每一句单独来看都是难得的佳句,但是诗的后半部分却讲起了哲理、玄理。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我们会觉得前后两截不协调,有句无篇。

谢灵运、谢朓虽然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但是他们的佳句多半是从玉石杂陈的篇章中挑拣出来的,这就是“有句无篇”。李白则不然。李白作诗随手拈来,不事雕琢、不假雕饰。它的绝句如上所说明白如话,如同口语一样通俗,因而李白的绝句往往不是“有句无篇”,反而是“有篇无句”了。当然这并不是说李白没有佳句,李白的佳句也是汗牛充栋,但他之所以是诗仙,就在于他不用佳句也可以写出好诗,有时每句都够不上“佳句”标准,合在一起却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好诗。

例如前面我们所分析过的《静夜思》:这首小诗妇孺皆知,可以称的上是千古名篇。然而把这首诗的四句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平淡无奇,像说在说白话,且第一句与第三句中重复出现“明月”一词,犯了诗家之大忌。虽然每句都够不上“佳句”的标准,但是这四句诗合在一起却是一篇妙不可言的好诗。床前铺满月光,恍惚中诗人怀疑是“霜”,这不仅暗中点明了季节,也显示了夜的清冷孤寂,由此牵动了思乡之情,皓月当空,思念家乡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忧郁地低下头来,希望思乡的心可以赶快平静。游子见月思乡,小诗留给千古以来的读者以无尽的遐想和回味。

再如《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单独看来,这首诗的每一句都都算不上佳句,平淡直白,但是四句诗搭配在一起,却恰到好处地成就了一首名诗。前两句用平淡直白的语言叙述了从早到晚、从白帝城到江陵这一整个的过程。这两句似乎把一切都已写完,没有什么好再写的了。然而作者却峰回路转,回过头来,从中间最能显示速度的三峡处再描写一遍:诗人情绪高昂,伴随着两岸清猿长啸,扁舟轻快神速已过万重山。前两句是叙述,后两句是描写;前者是一般性的概述,后者是重点性的特写。这种手法的变化使诗意得到推进,突出了速度的快和美。诗人遇赦后欢兴不已,其身心好像已与万重山水化二为一,伴随着江水直泻,时空变换,我们如同作者一样激动不已。

五、浪漫主义特色

绝句在发展中,逐渐形成字数、句数、篇制、和声律的不同规范之时,也在艺术表现方面相应地建立了自己的范畴。汉魏时绝句尚少,主要学谣谚的比兴手法。到何逊、庾信手里,绝句题材大大扩展(逐渐超出乐府固有的离愁闺情、边塞从军等,扩展到行游眺览、赠别相送、咏物写景),因而他们就需要探讨更丰富的艺术表现技巧,但他们的努力主要是在词汇、句式方面探讨绝句可以常用的类型。初唐绝句发展缓慢,其表现方式大体承袭汉魏和南朝传统。唯作绝句较多的诗人能有所创获,王绩创出否定语气,王勃创出用虚词递进的句式。中宗时应制数量很多,又创出一种因果句式。除了以上便于结篇的句式以外,梁陈至初唐的绝句还有不少是用对句的,末二句成对,或四句成对的格式在七绝应制诗中尤为常见。[8]总之,绝句发展到初盛唐之交,在表现手法方面更多的是在结句方式上下功夫,这就容易使已形成的结句方式使用频率较高,容易形成套式。李白本来洒脱不羁,不喜欢受拘束,在绝句艺术表现方面当然就不会落入熟套。李白绝句不仅在语言方面向乐府民歌进行学习,在艺术表现方面其实也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李白不仅发扬了汉魏乐府的比兴传统,在绝句中大量运用比喻,同时也吸收学习了乐府民歌自由而又多想象、拟人、夸张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而这些又同他的浪漫主义气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李白绝句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首先,李白绝句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特点。在李白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性格鲜明的自我形象---他毫不掩饰,直抒胸臆,抒发自己的生活感受,宣泄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看到美好的风景时,“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登庐山五老峰》)是那样的豪放不羁;感动于朋友的深情时,高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赠汪伦》),是那样的情深义重;悼念朋友时,“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悲伤中那样狂放;听到好友被贬,他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那样的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是那样的天真直率;自我排解时,“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自遣》)又是那样的乐在其中。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俶傥不群的形象,极富感染力。

其次,李白绝句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再现客观。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等都可以成为他想象的媒介。通过这些媒介,诗人的想象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任意驰骋。[9]

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在一个水、月、白云连成一体的琉璃世界,想象着用赊来的洞庭湖边的月色去白云边买酒,奇妙的世界、奇妙的想象,写得那样明净秀美,如入神仙境界。

又如《邹衍谷》:

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由传说引起想象:燕谷山地冷、不长庄稼,邹衍用竹管向谷中吹音乐,竟使天地回心,燕谷于是变暖,可以种粮食了。奇妙的想象为邹衍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使我们在想象中钦佩于邹衍回转天地的能力。

再如《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在李白的想象中,我们得以分享越王勾践打败吴王时的风光无限——衣锦还乡、宫女满殿,一幅勾践破吴后的凯旋图在李白的诗句中活脱脱的展现出来了。

他就是这样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是艺术的真实。

再次,李白在绝句中巧妙地运用拟人与比喻。移情于物,将物比人,如 “春风知别苦,不遗柳条青”(《劳劳亭》),“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白鹭鸶》),“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题情深树,寄象公》),“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以彼物喻此物,如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夜下征虏亭》),“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二),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赠内》),“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越女词五首》其五),“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其十五),“三川北虏乱如麻”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宫女如花满春殿”(《越中览古》)。这样的拟人和比喻使抽象的感情、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为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最后,李白绝句善于抓住他歌咏对象的某些特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借助他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加以夸大和强调,大大突出了被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极大地加强了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三千丈”白发,“三千尺”飞流,虽然是极其大胆的夸张,但是前者是以诗人自己的愁绪之深长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庐山瀑布之高为基础的,这样的夸张不但没有不真实之感,反而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无尽的苦闷惆怅和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类似的夸张还有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巴女词》),“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六首》其一),“剑壁门高五千仞,石为楼阁九天开”(《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一)等等。总的来看,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有那么真实可信,起到了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如“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在对比中进行夸张,从而加大艺术反差,更能突出重点,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在绝句中常常运用以上艺术手法,而且还常常将想象、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绝句的浪漫主义特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李白拓展了绝句的题材,提高了绝句的表现力,丰富了绝句的形式,灵活地形成组诗从而扩大了绝句的容量,他用清新的语言,真挚的感情,随心所欲地脱口即成绝唱,形成自己“惊风雨、泣鬼神”的独特艺术魅力。有唐一代, 五七言绝句各极其工,兼长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正如明人胡应麟说的那样:“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 篇篇神物。”[10]李白把绝句创作推向了顶峰,也为绝句创作树立了典范。李白绝句极为有力的丰富了我国古典诗歌的表现艺术,为绝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李白绝句不仅吸引和影响着当时的许多诗人,也启迪和影响着后人的文学创作。


[1]郁贤皓,胡振龙.八世纪以来李白研究的十大热点[J].文史知识,2001,(10):15-23

[2]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葛晓音.论初盛唐绝句的发展——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J].文学评论,1999,(1):80

[4]陈静.李白、王昌龄七言绝句比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1):23

[5]谢泉.唐代七言绝句研究[DB].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

[6]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7]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葛晓音.论初盛唐绝句的发展——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J].文学评论,1999,(1):85-86

[9]郭世綖.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4):30

[10]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附:英文摘要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LiBai's Chinese four-linedverse with five or seven characters to each line

Abstract

Among poets ofprosperous and powerful period in the Tang Dynasty, WangWei , MengHaoran aregood at the Chinese four-lined verse with five characters to each line,WangChangling are good at the Chinese four-lined verse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each line, but Li Bai alone , is good at both of them and reach very highrealm.

The subjects thathis Chinese four-lined verse with five or seven characters to each line involveare very extensive, and it is his creation to apply the form of suite of poemsto the the Chinese four-lined verse with five or seven characters to each line.The language of his poem is natural. Though the sentences among his poem arenot very good ,the whole page of them is come to read verywell. And the Chinese four-lined verse with five or seven characters of LiBaidemonstrate strong romantic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oo.

Key words: subject;suiteof poems;natural;good poems without good sentences;romantic

作者简介:

冷卫国 杨娟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 266071

冷卫国(1969-),男,山东平度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散文诗歌研究。

杨娟(1983-),女,山东枣庄人,中国海洋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专业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古典诗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版权所有 © 时代诗歌网络公司 《时代诗刊》编辑部 《网络诗人》编辑部 Copyright © The Poetry Times, Inc. (English)
     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