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 
登录会员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注册 登录/短信登录/短信 帮助帮助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当代诗话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张枣: 我是张枣,我是一个诗人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朱松壑



加入时间: 2007/08/20
文章: 127

文章时间: 2010-3-12 周五, 上午5:18    标题: 张枣: 我是张枣,我是一个诗人 引用回复

  3月8日凌晨,诗人张枣在德国图宾根大学医院因肺癌逝世,年仅48岁。去年底,张枣在国内查出肺癌,然后赴德国治疗,从查出肺癌到去世,只有3个月的时间。国内一系列纪念张枣的活动也将陆续举行。作为第三代诗歌运动中的代表诗人,张枣被公认为是最有才气的一位,不过相对其他诗人,他的产量也是最少的。在去德国留学前,张枣写下了自己最具代表性的诗篇《镜中》。诗人北岛对张枣的评价甚高,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北岛说:“张枣无疑是中国当代诗歌的奇才。他对语言本身有一种近乎病态的敏感,写了不少极端的试验性之作。”

  诗人张枣的突然离世,令国内诗歌界十分震惊。3月10日晚,由张枣生前好友麦成发起,诗人宋琳主持的张枣追思会在保利剧院举行,张枣生前好友和北京的诗人等30多人一起回忆了张枣生前的点滴。今天晚上8点,在北京798也将举行另外一场纪念会。张枣1962年生于湖南,1980年代初在四川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1986年赴德国留学,并长期定居在德国。

  德国汉学家顾彬对张枣的诗歌评价很高,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他说:“在他对确切语词的追求中,将语义荷载填充到了几乎全然不可理解的程度——比他以前的所有人更甚。”顾彬也曾说过,“张枣的诗学实践暗含着对在中国影响极大的现代主义的摈弃和对朦胧诗的远离。它是对汉语之诗的回归。”在顾彬看来,张枣是个自得其乐的南方人,“他运用的汉语不是他的译者们在中国或海外的高校里所能学到的,不是课堂中文或标准语或普通话。他作为诗人的自由甚至扩大到对京腔规定的语言秩序不屑一顾。与其说张枣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好的诗人之一,我更想说张枣是二十世纪最深奥的诗人。”

  张枣长期定居德国,很少出席国内活动,相对于同时代的诗人,张枣更少为人所知。尽管如此,在国内外不多的公开场合,张枣最为人熟知的开场白就是:“我是张枣,我是一个诗人。”

张枣: 我是张枣,我是一个诗人
张枣《镜中》手稿,有柏桦修改痕迹。

  ◎ 追思

  北岛:他对我最后一句话“我会坚持的”

  我是1985年初春在重庆认识张枣的,算起来已有四分之一世纪了。那时我和老诗人彭燕郊和马高明正在筹备一本诗歌翻译杂志《国际诗坛》,与重庆出版社商谈出版的可能性。除了张枣,我也见到了柏桦和其他几位年轻诗人。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张枣当时23岁,是四川外语学院的研究生,清瘦敏捷,才华横溢。他把他的一组诗给我看,包括《镜中》、《何人斯》。大约一年后他去了德国,走前到北京办手续,我和朋友们还接待过他。1989年夏天我在柏林住了四个月,专程去张枣就读的特里尔大学。他非常孤独,我也是,我们同病相怜。《今天》在海外复刊不久,我请他担任诗歌编辑,他前后编了十几年,直到前几年才淡出。很多著名诗人和新手的诗作都是经过他发表在《今天》上,功不可没。

  有一次,我们到特里尔附近一座由磨坊改建的别墅开编务会。在磨坊还见到一对俄国夫妇,女的是歌唱家。晚上我们喝了很多红酒,大唱俄国民歌和革命歌曲,把他们夫妇吓了一跳。后来张枣拿到博士,到图宾根大学任教,安家落户。1995年夏天,我陪父母和女儿去图宾根找张枣玩。他待老人和孩子很好,张枣送了一张IsaacStern拉的一组小提琴名曲的唱盘,成了我女儿的音乐启蒙老师。

  张枣德文英文都好,但一直不怎么适应国外生活的寂寞,要说这是诗人作家必过的关坎。比如,他从来不喜欢西餐,每回到他家做客都是湖南腊肉什么的,加上大把辣椒。他烟抽得凶,喜欢喝啤酒,每天晚上都喝得半醉。最后一次见面是2004年春天,我去柏林参加活动,然后去图宾根看他。他的状态不太好,丢了工作,外加感情危机。家里乱糟糟的,儿子对着音响设备踢足球。自九十年代末起,张枣开始经常回国。大约在2006年,他要做出抉择,是否加入“海归” 的队伍,彻底搬回去。我们通过几次很长的电话。因为我深知他性格的弱点,声色犬马和国内的浮躁气氛会毁了他。我说,你要回国,就意味着你将放弃诗歌。他完全同意,但他说他实在忍受不了国外的寂寞。搬回北京后,我们还是通过几次电话,但发现可说的越来越少了,渐渐断了联系,有时能从朋友那儿得知他的行踪。去年12月,柏桦告诉我他得肺癌,让我大吃一惊,马上给他发了电邮,他简短回复了,最后一句话是:“我会坚持的。”

  张枣无疑是中国当代诗歌的奇才。他对语言本身有一种近乎病态的敏感,写了不少极端的试验性之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无论如何,他对汉语现代诗歌有着特殊的贡献。他以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的深入把握,反观并参悟博大精深的东方审美体系,试图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新的张力和熔点。

  柏桦:初识张枣,“这人怎么写得与我有些相像”

  3月9日下午北岛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张枣去世的消息,我一开始还不相信。不过,对于张枣的身体情况我还是比较清楚的,去年11月我打电话给他,他正在休息是他儿子接的电话,后来张枣回了我电话,然后他就去了德国求医。在那最后一通电话中,我能感觉到他的不安,毕竟他的肺出了很大问题。整整三个月,时间在一秒一秒地经过,然后一切就突然结束了。在朋友那里,张枣是一位非常开朗、随和的人,但我知道他骨子里是一个极其悲观的人,他有一种争分夺秒完成虚无的激情。而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又很寂寞。

  我第一次见到张枣是在1983年10月,我专程到四川外语学院见我的朋友武继平,在他的介绍下,在这天中午我第一次见到了张枣,这位刚从长沙考来川外的英语系研究生。他掏出几页诗稿念给我听,那是诗人们习惯性的见面礼,听着听着我心里吃了一惊:“这人怎么写得与我有些相像。”我现在已无法记得他当时对我念的是些什么诗了,好像是《娟娟》(献给他在长沙读书时的女朋友的一首诗)。我很矜持地赞扬了几句,但对于他和我的诗风接近这一点,我还不太情愿立即承认。他的出现,我感到太突然了,潜藏着某种说不清的神秘意味,“得迅速离开。”我的内心在催迫。这次见面不到1小时,我就走了,后来他告诉我,他当时既觉遗憾又感奇怪,这人怎么一下就走了。他给我留下这样一个匆忙的最初印象:梦幻般漆黑的大眼睛闪烁着惊恐、警觉和极其强烈的敏感,复杂的眼神流露难以形容的复杂;他那时才21岁,可我却在他眼神的周遭,略略感觉到几丝死亡之甜的暗影。他的嘴和下巴是典型的大诗人才具有的——自信、雄浑、有力、傲慢而优雅,微笑洋溢着性感。

  陈东东:他主动自我边缘化

  我们是很多年的朋友。张枣出国后我们通了近10年的信,知道他回来后我们才第一次见面。张枣的太太是上海人,所以他经常来上海。张枣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在诗歌写作向度上,目前几乎没有人能超过他。他是语言天才,懂好几国语言,这在国内诗人当中没人能企及。但在我看来,他在某种程度上“浪费” 了自己,他不太情愿动笔写诗和翻译,所以无论诗歌还是翻译,他的产量都很少。他说,他胆子小,所以写得很谨慎。另外一方面,这个时代没有给他提供合适的舞台,“浪费”了他的天赋。2000年以后,张枣过得其实有点落寞,他说写诗反正没有知音,也很少参加诗歌活动。他说,反正诗歌已经边缘化了,那就主动自我边缘化吧。去年10月我住在他家,谈起将来的打算,他说准备翻译里尔克晚期的诗歌,另外编一部中国新诗选。

  西川:骨子里像中国古代南方文人

  我们是在张枣1986年出国前认识的,1980年代的张枣就是翩翩一少年,帅气,有才华,有波希米亚气质,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和国内其他诗人相比,张枣是一位修养极高的诗人,他懂很多种语言,但骨子里就像是位中国古代南方文人,有才气,有游荡之气。

  芒克:尽量不去想他已经不在

  我们俩在一起总是非常开心的,我能记得的张枣都是那些开心的画面。他肯定是他们这一辈诗人中最有才华的一位,作品中有蕴含着中国古典文化,又有西方诗歌的技巧。对于张枣去世,我尽量不去想他已经不在了,依然保留他开心的样子。

  镜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张枣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当代诗话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版权所有 © 时代诗歌网络公司 《时代诗刊》编辑部 《网络诗人》编辑部 Copyright © The Poetry Times, Inc. (English)
     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