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 
登录会员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注册 登录/短信登录/短信 帮助帮助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当代诗话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像呼吸一样不可避免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欧阳仲陵



加入时间: 2007/08/23
文章: 102

文章时间: 2009-12-12 周六, 上午2:08    标题: 像呼吸一样不可避免 引用回复

赵卫峰 黄昌成



  因为必须有评与论的对象,评论一开始就不可能是个人性的事情。现时一些泛评论往往缺乏细节,在庞大的理论架构下,忽视了例证的作用而显虚空,理性的过度紧凑又易造成阅读的障碍,让文本缺乏动感和层次感。一些讲究细节性的评论则由于出现过多的细节或例证,成了介绍性质的东西,文本结构变得松散,文本的严谨性因此削弱。

  最值得我们反思的,则是批评性的欠缺,这至少与评论家的专业层次、认真度和操守相关。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不让我们想到本雅明《批评家守则十三条》之一:“如果你为之战斗的原因要求那样做,客观性就必须让位于偏激。”一个批评者家应有这样的意识。这同时也是一个写作者的立场、态度和责任。我们还想到的是,一个成熟的批评者,在偏激与智慧的底色中,还应尽力拓评论的“形式”,那种集文学性、文本性、学术性、难度性相结合的新评论(形式)或许是时间最期待的。

  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与消费环境的渐趋“成熟”,诗歌呈现诸多变化且日趋复杂。这些变化局部、细微而个体,它既是对“自我”的进一步认证,也是个体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非常关键,它随时随地自我变化着,紧靠传媒背景,不断地篡改、恢复和更新着所谓诗歌的种种功能。在这过程中,诗歌通过与昔不同的传播方式、通过事件、活动、概念制造和文本交流,似乎日显自足。城市化、传媒、意识形态、信息化、市民及消费社会正构成诗歌的现时处境,诗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孔不入地插入离我们最近的时空,“物质基础”、文化与诗歌传统在其中亦日益具体而灵活。

  这也导致了诗歌的分化(但这种实质是内部的分化并不壁垒森严,这正是当下诗歌多维且多样的原因)。似可以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诗歌的种种争鸣,实则缘于诗者对“环境”的认识。过程中,意识形态仿佛一片片树叶,而不再像一棵树。每一片树叶都似一种观念貌似独立,又相辅相成,相互影响,通俗化诗歌倾向由此方兴未艾,诗歌的兴趣和注意力也发生了转向,甚至诗歌这一概念都发生了变化。

  当下诗歌批评面临的,正是这样一个众声喧哗、雅俗共存、崇尚自我、什么都在乎又什么都不在乎、欠缺权威、道德与伦理的疆域模糊、怀疑一切的复杂的精神环境,批评的内部,正如诗歌写作一样,本身也是众声喧哗的。因此其有效性更需要的是批评者的辨析、独立和对时尚的不妥协精神。

  显然,当下的批评家及有识者与大众文化相对是靠近的,或者并不排斥时尚,但问题也因此层出,比如对大众化时尚的强调、或友情客串式的评论、或为将论文像论文的刻板等等。这多少又会导致另种分化,即学院与非学院(民刊、网络)批评的距离拉大,而相对自由的传媒又无形中起到了某种愈合作用?这种作用其实相当于一种认识过程?

  诗让我们认识。批评本身亦是认识。批评也是学习。一本书的编辑过程也是一种认识过程,态度、倾向、视域和重心等方面的局限是自然的也会改进的。事实上,编者的作用,更多地是媒介作用而已。感谢本书作者们的支持,感谢先行者和同路人的认真、严谨、睿智,他们的在场与热情正构成并增添了当代中国诗歌批评的纯粹和有效性。

  如果可能,很希望这种文献形式将逐年持续和更新。
  因为,“批评,像呼吸一样不可避免……”。



  (本文系《中国诗歌研究》一书后记。该书由赵卫峰、黄昌成主编,近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因为种种原因,之前应约支持的狄马、蒋蓝等几位批评家作品因出版方的要求而被撤出,我们深感惋惜,在此,谨向他们,致歉!我们期待着下一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当代诗话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版权所有 © 时代诗歌网络公司 《时代诗刊》编辑部 《网络诗人》编辑部 Copyright © The Poetry Times, Inc. (English)
     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