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 
登录会员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注册 登录/短信登录/短信 帮助帮助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当代诗话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林莽 诗歌,从不曾远离我们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梦一娜



加入时间: 2009/07/18
文章: 97

文章时间: 2009-12-03 周四, 上午7:47    标题: 林莽 诗歌,从不曾远离我们 引用回复

白话新诗走过90年。如今的世界不仅与五四时代大不相同,也早已久违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民皆诗的热情。海子的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地产商放在广告上;诗人在叹息:“即便世人都忘却了诗意地活着,我宁愿寂寞地活着。”而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编辑部主任林莽则坚持:诗歌,从不曾远离我们。

  令人感兴趣的事太多

  80后诗人、复旦诗社第27任社长肖水向本报记者坦承,他的任期内社员少得可怜。同为中国四大高校文学社之一的北大五四文学社也没有什么温度。现任社长叶晓阳介绍说,虽然有胡续东、臧棣、姜涛等著名诗人做指导老师,但和学校其他社团相比,堪称门庭冷落车马稀,每年新人不超过5人。而诗社内的诗歌爱好者也不再“专一”,网络、动漫、电影、游戏“瓜分”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今天的年轻人,不会再被禁锢在精神生活几乎完全空白的‘白洋淀’了,他们的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诗歌,再也不可能成为全部的精神寄托。”曾经的“白洋淀”派诗人,北岛、食指、芒克的好友林莽总结说。北岛、舒婷改写散文了;食指不能写作了;芒克,“嫌写诗不赚钱,去画油画了,一幅卖好几万,天天有酒喝”。

  诗意自在每个人心中

  青年诗人姜涛上世纪80年代也曾弹琴蓄发、喝酒写诗,随后这些很快都归于理性的平静。他认为,社会走向理性和平静,并不代表诗歌从此远去、诗意从此消弭。“就像唐诗宋词一遍遍被人诵读一样,《回答》里‘我不相信’仍然在启蒙读者;‘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仍然在‘80后’、‘90后’口中传诵。”

  肖水看到,与诗社的不温不火相比,校园内仍然有大量的诗歌爱好者,他们读诗、写诗,只是不再追求诗社这个形式而已。叶晓阳透露,北大举办的诗歌节等一些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校外“80后”诗歌团体参加,让他看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情,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薪火相传。

  我们都是诗人

  有人评价,21世纪开始,诗歌创作呈现一派“乱象”。这个乱,是因为绕过了诗歌刊物这个发表平台的“70后”、“80后”网络诗人的崛起。

  “在这个不盲从权威的时代,当然不会有一首《致橡树》就造就一个文化事件,一本朦胧诗集就可以行销百万本之类的事重演。”北大中文系副教授、青年诗人姜涛总结,诗歌往往在启蒙初兴、狂飙突进的特定时期兴旺一时,例如五四时期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了理性建设的时期,它必然回归常态,出现平民化。

  对于诗歌创作的平民化,《诗刊》编辑部主任林莽的态度很乐观:“我认为这是好事。当人们需要抒情,诗歌永远是非常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从来都没有离我们远去。中国的新诗教育还停留在对政治和社会角度的解读上,什么时候它能形成像古诗词教育一样的完整的艺术教育系统,整个民族的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当代诗话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版权所有 © 时代诗歌网络公司 《时代诗刊》编辑部 《网络诗人》编辑部 Copyright © The Poetry Times, Inc. (English)
     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