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伯禹
加入时间: 2007/08/21 文章: 100
|
时间: 2009-11-18 周三, 上午3:23 标题: 杨键:城市是一架巨大的复印机 |
|
|
杨键 1967年生于安徽马鞍山,曾获刘丽安诗歌奖等诸种奖项,出版诗集《暮晚》、《古桥头》。现专事创作。
当过工人,曾游历新疆等地,业余研习佛经,现在家专事写作——杨键的目光中透着一种出离尘世的澄静与明亮,还有悲悯。记者注意到,他在谈乡村,谈自然,谈中国文化之“道”的时候,手中不停捻动着一串小小的念珠。
晶报:你好像确实不太喜欢城市生活?
杨键:在我的感觉里,所有的城市都差不多,城市就像一架巨大的复印机,复印出大同小异的街道,楼群,广场。在城市里我们虽然我可以看到楼,看到人,但都是陌生的,无法看到土地的气息。我觉得整个现代化的过程是远离中国式日常生活的一个过程。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摧毁旧有的日常生活,随着日常生活的消失,中国旧有的诗学上的象征体系也完全崩溃了。
比方说我们小时候在河边洗衣,石头垒的桥这样的对应物完全没了。过去,很多村庄里都是水道,我小时候回老家,走的都是水道,水道纵横交错,回家的路由此变得扑朔迷离而富有诗意。
晶报:你的很多诗歌都以村庄为背景。
杨键:我觉得在城市里生活很累,每个人都很疲倦,乡村的生活是中国自古相传的,生活的来源从土地而来,从土地而来的生活是一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从科技来的,从机器里面来,实际上是从破坏而来的,是因为破坏其他东西带来我们的生存。而农业社会就不是这样了,它是一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活,它是从温暖的土地而来的,跟自然、跟四季发生一种非常良好的关系。
晶报: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你甚至不习惯高跟鞋的声音?
杨键:高跟鞋的声音有一点霸道,有一种炫耀,不管你是否喜欢都得接受。而我们小时候穿的布鞋就不同了,用的完全是针线,走起路来静悄悄的,而且,它不是工业流水线走下来的产品,每一双布鞋都与众不同,有独特的体温与肌理在里面。高跟鞋和布鞋,实际上就代表了城市和乡村的一种分野。
晶报:这次“诗歌人间”活动的主题是向经典致敬,请问你如何理解经典?
杨键:经典当然是指那些经得起时间淘洗的东西,但我认为经典的成就离不开经典人物。在古代诗人中,我最欣赏陶渊明。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诗人,他是一个有神韵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声音已经接近天籁了,这是中国诗歌史上少见的接近天籁的诗人。
晶报:在经典这个层面上,如今喜欢古诗的读者可能比喜欢新诗的读者要多,人们对中国当代诗歌和诗人的尊重也不如从前了,这是为什么?
杨键:中国曾经是一个最诗性的国家,而且持续的时间最为漫长,质量极高;现在正好相反,诗在中国没有地位就像自然一样被废黜。主要是旧有的文化格局不存在了,中国式的文学也就跟着自然瓦解。另外,从教育的角度讲,一些学校的老师由于自己不太懂得欣赏现代新诗,当然也就会阻碍它的传播。(记者:李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