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 
登录会员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注册 登录/短信登录/短信 帮助帮助
时代诗歌网首页 » 诗文博谈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陶渊明:二分《梁甫》一分《骚》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新岳



加入时间: 2007/08/26
文章: 88

文章时间: 2009-9-18 周五, 上午12:19    标题: 陶渊明:二分《梁甫》一分《骚》 引用回复

  陶渊明是古代一个诗人,现在来看这个人,的确是一种平民的情怀,甚至就是一种农民的心态。他一生写了很多能够表达我们普通人生活、感受的诗篇。一些著名人物----比如:最早的萧统,到后来的杜甫、李白、白居易,到苏东坡、朱熹到后来清代的袭自珍以及近人的鲁迅、朱光潜、朱自清等人,对陶渊明的诗及人都有评论。袭自珍针对陶渊明写有三首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他认为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曾说:“陶渊明其实很有一些他个人的抱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国家图书馆《文献》季刊常务副主编张廷银教授,以平民和学者的视角,解读陶渊明:

  读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有一首《归园田居》,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此诗静中取动,动静结合,就是现在,这也是一种高境界的审美。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往来。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这种简单的快乐,不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吗?

  陶渊明还一首诗叫《乞食》,这首诗把下层之中更下层的人的感受写得尤其生动、真实: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饥饿的感觉逼我出门,可我不知该去哪儿。漫无目的的走到这个地方,敲开别人家的门,主人把门打开,我却没话可说。这家主人非常明白我的意思,便拿出食物给我。”陶渊明把“乞食者”与“赠予者”双方的情形、感受表达得生动、具体、真实,陶渊明切实的表达,让他的平民情怀,从感受下层人生活的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对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宋代张戒说“本以言郊居闲适之趣,非以咏田园,而后人咏田园之句,虽极其工巧,终莫能及。”

  亦耕亦读陶渊明

  陶渊明所体现出的平民情怀,是他“亦耕亦读”的农耕文化的体现。我国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农耕文化,“亦耕亦读”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陶渊明的诗《读山海经》,其“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就是他“亦耕亦读”的最好说明。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一方面散漫无拘是快乐的;另一方面时令耕作又是劳苦的。一般人说的“田园乐”是只见其乐,未见其苦。而陶渊明应该是既体会到了其乐,也体会到了其苦的。他是“弃官高隐,躬耕稼穑”,他的生活平民化了,因此他的诗也是平民的诗。陶渊明能享其乐,知其乐,道其乐,且更能把这种生活描写到诗歌中;而更多的田父野老,虽知其乐,却不能道其乐,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而陶渊明恰好说出了他们心中想说的、没想到的话。于是,陶渊明自然而然便成了大众平民心中所崇拜的朋友。

  舐犊情深

  “厉夜生子,邃而取火,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半夜生了孩子之后,赶快取灯看孩子四肢是不是健全,五官是不是端正。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之后,再看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是不是有才干,能不能自食其力,“愿尔斯才”,希望孩子是一个有才、有用的人,如果是一个不才有人,我也没办法。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跟我们现在的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他最后的绝笔之作,是快要死的时候写给儿子的一段文字,他说自己:“吾性刚才掘,与物多忤,…使汝等幼而饥寒,念之在心,若何可言。”意思是说:我做什么事情都不太顺利,让你们年纪很小就过不上温饱的生活,我一想到这些事情心里就不安,愧疚自己对不起你们,也很不放心,虽然自己快要死了,我死不瞑目,带着很大的遗憾。陶渊明不但爱自己的孩子,临死还在为他们担忧,这种忧虑、焦灼的心态,与我们现在的人也一样。

  …

  自古文教者多浪漫,陶渊明也不例外,这点从他的《闲情赋》中可见一斑。他在其中写了十一个“愿”,如“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他写他心目中想象的一名女子很漂亮,愿意做她衣服上的领子,时刻感受她的芳香;愿意做丝线,织成她脚上的鞋,每天裹在她的脚上;愿意做一个桐木,做一把琴,整天在她的膝上。

  但是,作为对陶渊明极其赞赏的萧统,不但最早编了《陶渊明集》,写了陶渊明《题序》,而且还写了《陶渊明传》,就是他,却说“白璧微瑕者,唯在闲情一赋......惜哉,无是可也!”其实,我们现在看来,恰是陶渊明的这一点,更能说明他作为一个正常人、普通人的一个最珍贵的表现。

  陶渊明很自主,“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已。”这种想做官就做官,不用避求官的嫌疑;想归隐就归隐,不用托辞官做清高;饿了可以去乞讨,衣食有余可用以待客;过去总是吃不上饭日子艰难,便去考功名做官;因为自己的笨,不得应付官场的章法,固然做了官,依然摆脱不了贫困缠身。说来道去,只有做回自己的亦耕亦读,才是最朴素、真实的生活。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时代诗歌网首页 » 诗文博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版权所有 © 时代诗歌网络公司 《时代诗刊》编辑部 《网络诗人》编辑部 Copyright © The Poetry Times, Inc. (English)
     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