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平沐沐
加入时间: 2007/08/24 文章: 135
|
时间: 2009-9-01 周二, 上午4:19 标题: 理想云烟——王慧琴诗作印象 |
|
|
相信有不少人通过诗歌乃至各种文体的创作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个人经验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使人愉悦,使人振奋,使人沉浸,使人觉察到自我的强大。无论叙述还是描摹,不尽相同的记录手段最终流向一个目的:纠正。不管视线投向昨天还是明天,以修辞运用为法则的诗章基本上做到的是对今天的分解。纠正不单单是涂抹、覆盖和想象预期,它透过语词行为对事实一次次偶然的颠覆,建立起无始无终、难以割裂的个体生命循环。这就是诗人自我的专属的诗歌环境,一种自给自足的体验根源。
王慧琴的诗作促使我们注意到阅读的立场。这并非说她的作品用经验给出了某些阻碍,这些履历式的经验与我们的并行不悖,甚至由于女性某类较为普遍的视角而门扉洞开。关键的一点在于,她以散布在诗句中的热烈洋溢的激情造就了一种沉默的结果,就是说,她的抒情、她的倾述实际上指向无声,无声是诗人面对当下所拿出的根本态度。这便是我们自觉于阅读者立场的原因,她的纠正方式恰恰是阅读者试图深入时感到的尴尬:理想云烟。这种关乎性格的终极表达体现着她个人体验的轻盈,并以较为私人的因素隔开阅读。王慧琴的很多诗作是写给家人的,从她采用的网名爱斐儿上可以看出,家庭亲情基本形成她创作的动力、核心。斐儿是诗人女儿的爱称,诗人在近期登上网络,恢复中断多年的诗歌创作,无疑有着来自家人的支持。最初的作品里,家庭暂时让位于外部现实空间,与诗人的工作环境有关,一些动态十足、现实意象鲜明的诗篇比较忠实地记录下她的观察,比如《祝你健康》《灵魂经过绿色的转弯》《一枚思考的药片》等。这类作品数量不算太多,表现着诗人以诗托志的道德性追求。事实上这样唯理想化的实验很快便停止了,从《爱情物语》《尘世的幸福生活》开始,诗人的笔触朝更加真实的情感生活贴近,因此也更加符合自我气质。面对一滴雨水/我想说潮湿和青苔/想说同一所屋檐下那群快乐的燕子/一只锅里粗茶淡饭诱惑的香味/和一只苹果1/4的甘甜《面对一滴雨水》是一个感恩式的题目。诗人所关注的世界由光怪陆离且冷冰冰的社会现实转向具体实有亲历亲为的个人生活,真正进入了以诗歌方式作为主要体验方式的创作阶段。尽管假托回忆的色彩很浓,然而源自人类根本情感要素的抒发令接下来的诗作如鱼得水,逐渐凸显诗人的风格印记。或者这些作品透露了冥想写作的几分苗头,但至少可以看到内心感觉以及想象的侧重已经提供给她更多便利;她几乎是很短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擅长的表达通道。并且,一种创作者与阅读者的界限开始形成,王慧琴用这样的书写建立起自我特权,令我们反悟出自身经验的某种复杂。诗人的努力结合着敏锐的体悟能力和忘却能力,因此她的诗作成为那种个人意志的混沌,可以用内心的空澈来澄清。这些诗作中流露的所谓事实都是理想亲善的产物,过去与未来之间距离被浓缩、被忽略,小我的认知经由这样的通道走向大美,走向内在的和谐。此刻我多想让全世界看到你隐匿的光芒/你却像氧气一样附着在我的红细胞上面/就像被爱情紧紧缠绕的两个人/无法分开彼此并流经生命的全部过程——《别名》为了让你看见,我把妖娆放在词语上面/想象你就坐在词语面前——《你坐在词语面前看我的妖娆》
从技术层面考虑,诗人与她的作品形成着互为阐述对象这一关系。不同于那些原初比兴或者戏剧化明显的抒情,这些诗作有着内部的节制。节制来源于本真,对于诗歌写作,情感无疑是个难题,一方面充作奠基,另一方面又有着本质的飘摇。如果不是心智,技术未必可以解决这种貌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站在寨墙的豁口上》《天阴下来了》《提拉米苏》《梨花》等诗作暴露出王慧琴本真的节制力,诗句和语词之间保持着适宜的空间。诚然,诗作的公众性要求那一部分将唤醒诗人的警惕,在湮没风格和讨好阅读情绪的平衡点上,仍然有着个人的尊严。不可否认,尊严于诗中会归于理想,这使得理想本身决非率直无趣的推理和目标预置,而是活生生的灵肉感受,是生命体验的更高层次。所以,从阅读的角度来看,王慧琴的诗作宽容中有排斥、同构中有独向、熟悉中有陌生、亲和中有冷峻、波澜中有静寂、明晰中有隐晦,具有独特的魅力。
唐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