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 
登录会员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注册 登录/短信登录/短信 帮助帮助
时代诗歌网首页 » 诗文博谈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佛山诗社 商业社会中的诗意栖居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河南倩倚



加入时间: 2009/08/14
文章: 106

文章时间: 2009-8-14 周五, 上午1:05    标题: 佛山诗社 商业社会中的诗意栖居 引用回复

诗意佛山

我与佛山结缘,因为诗歌。一天,诗人杨克给我介绍了一位朋友,叫任意好,写诗,做诗歌刊物。他不是佛山人,但在佛山工作。我们很快成为“亲密战友”。从那以后,我隔段时间便跑趟佛山,与任意好谈诗论道,常常聊至天明而不知疲倦。他做的诗刊名曰“赶路”,并有一同名网络论坛。我从此也俨然是一位被冠以“赶路”品牌的诗人。

佛山于我,也由是染上了浓浓的诗意。

我从不以为,一座不断现代化的城市,会自动生成某种叫诗意的东西。在经济生活几乎完全覆盖精神生活的年月,所谓诗意是一种既难遇又难求的奢侈品。中国的大小城市,都在向同一目标努力:高楼,大马路,霓虹闪烁。谁能想象,自己身边隐藏了诗?广州如是,佛山也一样。但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诗歌因某些人的坚持而穿上了不落伍于时代的新装。它没有像唐朝那样,餐馆的浊酒香中都飘着诗的味道,它只是隐藏在某些人的心中,这些人甚至被日常身份而掩盖诗人面目。

佛山的诗人正是如此。我的朋友任意好,乍见之下,你会觉得他像商人,然而他是一位理想主义的诗人无疑,骨子里流淌的是诗歌的血液。诗人陈陟云,温文尔雅,写就一手温情脉脉的诗,很难想像他是一市的高级领导。佛山诗社的副社长张况,我曾在一次朋友聚会时的K歌场上与他相遇,那潇洒的感觉有种古诗的飘然韵味。去佛山,与佛山的诗人朋友相会,有一种悠然出世的快乐。而在我们四周,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尘俗的一切依然不屈不挠地上演。诗歌没有改变它们,诗歌也无需改变它们,它是佛山生活的沉积物,日积月累,岁月把它风化为时代的精神雕塑。

总有一天,当旅游的人们来到佛山,感慨佛山无佛时,或许会意外发现佛山有诗。因为,未来的佛山,或许会因那么多优秀的诗人聚集于此而灵机一动,建造诗歌丰碑或博物馆一座。这些诗人也许都非祖籍佛山,但他们都与佛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佛山水土养育了功夫明星,也养育了这些外来的诗人。这是佛山之幸,也是诗歌之幸。所谓诗意,将来的某日回眸,竟如此耀眼,如此安详地飘荡在佛山的空气中。   ● 阿斐

产品标签

成立于1983年7月的佛山诗社,不但是改革开放后佛山最早成立的一批文艺团体之一,而且还是当时广东省较早诞生的诗社。成立26年来,当年东平河畔7名诗人筹办的诗社如今已经发展到了近300名社员,其中不乏80后,甚至是90后的年轻人。

佛山诗社新旧体诗词融合,是它与别的诗社不同的、独具特色的组织模式。该社分四个创作学术机构:一是旧体诗词学会;二是新体诗学会;三是散文诗学会;四是少年儿童诗会,充分发挥创作和学术交流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也有力促进了各种艺术形式的诗歌在佛山的蓬勃发展。

佛山诗社创作活跃,历年来,在省和国家出版社出版新旧体诗歌集30多部,并涌现了如“水乡诗人”郑启谦、彭乐田,“打工诗人”阮庆全和“新古典主义”诗人张况等一批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在国内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由于佛山诗社,诗歌这种鼎盛于隋唐的古老艺术在佛山这座同样肇兴于隋唐的千年古镇中迸发出生机,犹如历经千年的铜鼎上流淌的深邃的光泽。

原景重现

夏日的午后,由于刚刚下完的一场雨天气显得些许清新,和之前的几次采访一样,记者在卫国路文联办公楼二楼的会议室里,开始了又一次对佛山文化的认知之旅,不过这次向记者讲述的是佛山诗社的诗人们。会议室的一角,摆放着散发着墨香的诗集,翻开来,跳跃的字里行间依然可以体会到其中流淌着的或高亢、或温婉的感情。而一张张刊登着诗人诗作的社刊,也默默地承载他们与生活的所思所感。而当谈及这些作品时,诗人们说得最多的是,要感谢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和佛山这个温情而诗意的城市。

汾江波光中诗人结社

佛山诗社对诗歌艺术在佛山大地上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佛山诗社社长彭乐田告诉记者,其实千年文脉不断的佛山,从古至今涌现了不少诗人,从明代的状元伦文叙,到近现代的康有为、梁厚甫,都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而在当代,自从有了佛山诗社后,佛山诗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诗社成立之初,当时佛山没有一个人是广东省作家协会成员,时至今日,佛山市14名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中,有一半来自佛山诗社。

说到佛山诗社的成立,佛山诗社副社长邱炎楷说,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当时佛山文艺界已经出现了复兴的迹象,对于佛山的诗人们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局面使得他们迸发出强烈的创作激情和欲望,而当时日益开明的文艺环境也让他们有了宽松的创作环境。当时像郑启谦、彭乐田这样还在工厂工作的“工人诗人”,经常在业余时间聚在一起讨论诗歌,由于没有聚会场所,在诗人家附近小巷的路灯下放上几张板凳,也可以举办一场精彩的诗会。时任永安文化站站长的邱炎楷介绍,当时坐落在汾江河畔的永安文化站的几间平房,是佛山诗人盘桓最多的“据点”。出于对诗歌的爱好,在1983年7月,佛山诗社成立,“当时广东诗歌、文艺界的名家全部来佛山祝贺诗社的成立,成了当时佛山文艺界的盛事”,彭乐田说。

千年古镇孕育诗歌流派

1987年,随着郑启谦的《多情的水乡》,彭乐田的《风流金三角》的发表并得到各方面肯定,国内诗坛便将“水乡诗人”的称谓送给以郑启谦、彭乐田为代表,描写佛山特有的珠三角水乡风貌的佛山诗人。彭乐田表示,是佛山独特的水乡风情孕育了诗人的情怀,诗人们从小受到水乡环境的熏陶,诗作大多以水乡为题材,诗情诗眼一直关注和融入了珠三角的水乡,“人生能为水乡人民歌唱,很快乐。”

1990年从重庆来佛山打工的阮庆全是国内诗坛有名的“打工诗人”,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天取得的成就,和佛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积淀有莫大关系。 “都说痛苦出诗人”,东莞、深圳等地也不乏“打工诗人”,他们的作品很好地抒发了对生活、理想的苦闷。而自己的“打工诗”在抒发苦闷外还提出了抗争,“这是我和其他打工诗人不同的地方”,说到这样的特色,他表示这完全是佛山这个温情的城市所给予的。来佛山19年,阮庆全从一个打工者到今天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佛山不但给了他优厚的物质条件,也让他坚定了对痛苦抗争的信念,这种信念,你可以在他的诗句中读到。而十多年来,佛山发生的巨大变化也给予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

而以“新古典主义诗歌”扬名诗坛的张况则告诉记者,佛山这座千年古镇特有的不紧不慢、从容的城市品格与自己个人的品质十分吻合。在这里,他的新古典主义诗歌汲取着佛山深厚的文化营养,祖庙的门、梁园的石、西樵的雨、南风古灶的火、石湾的瓦,这些无不成为了张况笔下岁月的点点符号。

是佛山这座具有诗意的城市孕育了这里的诗人和诗歌流派。

明代西樵评花会今中兴

明代尚书湛甘泉首创的西樵评花会,是指在每年春节后,南海西樵山的居民收集来珍贵花卉斗艳,并邀请当时最负盛名的文人墨客当场吟诗作赋。被不少民间故事竞相传诵的状元伦文叙便在此留下过诗篇,而后来由于抗日战争中断,西樵评花会已停办60多年。而为了更好地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诗词,佛山诗社从 2006年开始,与西樵当地合作,恢复了中断60多年的文化盛会。

邱炎楷表示,从佛山诗社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让诗歌贴近每一个佛山人的生活。1987年,在佛山诗社举办的首次诗歌发布朗诵会上,工人、教师、学生和机关干部300多名参加者使得会场座无虚席,当时发布诗集的两位诗人仅为读者在诗集上签名就花了一个多小时,“当时诗人的号召力绝对不亚于今天的明星”。

此后,佛山迅速掀起了一股诗歌的热潮,机关、学校、工厂每个单位都有诗歌爱好者,“那时各种文艺活动中,肯定有诗歌朗诵节目,而且很受欢迎”。为了更好地推广诗歌艺术,诗社还成立了诗歌朗诵艺术团,朗诵演员大多来自佛山市话剧团。优美的诗句加上激情澎湃的演绎,诗社朗诵艺术团的演出总是受到市民的欢迎,在佛山罗南村,想起2007年时的诗歌朗诵会,当地两千多名村民依然赞不绝口。

如今的佛山诗社,已经从过去单纯的诗歌爱好者发展形成了中华诗词、新体诗、散文诗和少儿诗四个学会,还有诗歌朗诵艺术团。邱炎楷表示,佛山诗社中青少年社员占了不小的比重,社员平均年龄也是广东所有诗社中比较年轻的。诗社下属的少儿诗学会与许多学校共同举办活动,向少年儿童推广诗歌,其中担任副会长的严诗喆年仅十多岁,但已经是广东省出版诗集最年轻的诗人,江山代有人才出,也让诗人们对佛山诗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一访谈

自办朗诵团让市民享受诗歌

●访谈人

彭乐田

佛山诗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谈特色办报办朗诵会宣传诗歌

记者:佛山诗社在省内算是成立较早的诗社了,在这二十几年的发展中有何与众不同的特色?

彭乐田:佛山诗社与其他诗社不同的地方,总结来说有三个“结合”:一是新旧结合,新体诗与旧体诗平衡发展,散文诗、少儿诗也有很多的创作;二是创作、出版与朗诵、演出相结合,不仅成立了自己的朗诵艺术团,组织诗人们到基层、部队演出,还自行出版《佛山诗坛》这份刊物;三是老中青少结合,近300名的会员当中,中青少的成员占了一半以上。这些特点在全省的诗社来说,都算比较先进的。

记者:成员如果创作了诗歌,通过什么途径来发表、宣传?

彭乐田:成员的创作在这里是有发挥的舞台的,比如朗诵会、内部报刊发表等。《佛山诗坛》这份报纸,我们每次都刊印几千份,主要是用于成员内部交流和佛山五区发行为主,有时候举办活动时也会派发给市民。

记者:诗社成员的创作题材一般以什么为主?

彭乐田:佛山诗社的这帮成员灵敏性很强,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密切关注时事,比如地震、雪灾、广佛同城,都是我们创作的素材。

谈经营没经费靠拉赞助来维持

记者:目前诗社的人员组成是怎样的?

彭乐田:在佛山,国家级的诗人总共有14位,佛山诗社就有7位,省级的诗人更多,有20位。

记者:诗社的收入来源有哪些?

彭乐田:佛山诗社是非盈利组织,没有拨款和活动经费,主要靠会员每年交纳的30元会费来维持日常开支。像办报纸和组织活动等需要大笔费用的,都要到社会上找企业来赞助。《佛山诗坛》办一期就要2000多元,就算经费再紧张,我们都会凭着对诗歌的爱好,一直坚持办下去。

谈发展大力挖掘新生力量

记者:对诗社未来的发展有何规划?

彭乐田:佛山诗社发展到今天,成立了5个团体,这在全国诗歌界都算比较罕见的。因此,在未来几年里,主要是以巩固发展为主。

记者:具体有哪些计划呢?

彭乐田:我们准备大力发展、挖掘中青年诗人,尤其是新旧体诗都写的综合性人才。其实从诗歌界的发展可以看到,能流传下来的以旧体诗为主,因此我们倡导年轻人可以多尝试写旧体诗,不要怕平仄押韵,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一样能写出很棒的旧体诗。

旁论

适合传播的诗才是好诗

●何百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级作家《佛山艺术》主编

记者:你认为诗歌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有何作用?

何百源:诗歌肯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一座城市,只有商人的吆喝,没有诗人的铿锵,那么这座城市就是没有品位的,也是没有希望的,相当于文化沙漠。

记者:为何对诗歌给予如此高的评价?

何百源:建立现代化的城市不是件难事,轰隆隆的机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但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确实非常难。而诗歌这种高雅的文艺形式,对于提高城市品位是非常有效的。

记者:近些年来,佛山诗歌的发展状况如何?

何百源:诗歌是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但目前处于偏冷的状况。有数据显示,在阅读文学作品中,诗歌的阅读率只有3.7%。但我算了算,目前佛山常住人口有380多万,流动人口有600万,如果按照3 .7%的比例来算,这个数字也是惊人的。其中,不得不提到佛山诗社这些年所做出的努力,我对佛山诗社是持肯定态度的,希望他们能把更多的诗意带给佛山。

记者:怎样评价佛山诗社?

何百源:佛山诗社从成立以来的20余年间,一直很活跃,并且举办活动的层次在全国来说,都属于中等偏上的,老中青幼的成员都有,其中不乏写诗写得很好的人,这是很难得的。据我所知,佛山诗社这帮人属于“三无”人员,没有经费、没有编制、没有办公条件,组织活动全靠自筹经费,但凭着对诗歌的爱好,一直在坚持。

记者:现在诗歌界的发展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种诗体都有,那什么样的诗歌才算是好诗?

何百源:我认为,好诗的标准应该是要适合于传播。我曾经研究过古今中外20多位著名诗人的诗歌,他们写的诗歌都诗意清晰,比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等诗句,让读者一看就了解其含义;还有便于传诵的唐诗,一直流传至今,都是因为诗句脍炙人口。我不看好两种诗,一种是“文革”时期的标志口号诗,另一种就是现在兴起的朦胧诗,有的诗句实在太朦胧,只有作者本人才看得懂。

前尘往事

广佛同城诗歌先行

张况:1999年加入佛山诗社,现任该社副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以历史题材的“新古典主义文化诗歌”写作享誉诗界。

在加入佛山诗社这十年间,我感觉这是个健康的文学团体,成员之间很团结,对艺术追求很认真。在比较浮躁的现实生活中,诗歌不仅让内心得到了慰藉,还陶冶了人们的性情。

前不久,我们组织了广佛两地诗人联谊会,广州有10余诗人参加,佛山有50多人。在会上,诗人们畅想了广佛同城后的美好景象,对广佛两地诗歌的发表、出版及发展前景都做了总结。在讨论如何推进两地诗歌发展时,大家都积极发言,气氛很热烈。在充满诗意的大会上,让人感觉到了文化的力量,也是诗歌的力量。

父女诗人驰骋诗坛

严国山:1983年加入佛山诗社,现任佛山市作协秘书长、佛山诗社副社长等,著有散文随笔集《笔之梦》、诗集《会飞的心语》。

写诗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不仅对工作有减压作用,还能丰富个人文化生活。此外,写诗对开发儿童智力、提高理解能力有帮助,有助陶冶性情。

家里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关于诗歌的书、报都很多,女儿从小就表现出对诗词特别的喜爱。她不但自学儿歌,还在五年级时出版了第一本诗歌集,成为当时佛山第一个出诗歌集的小学生,接着六年级又出版了诗文集,初中时被推荐拿到了宋庆龄奖学金,还被评为全国十佳小作家。并在2004年加入了佛山诗社,成为少儿诗会的副会长。

年年元宵节都办签售会

阮庆全:1995年加入佛山诗社,至今出版诗集2部、随笔集3部、报告文学集1部。

我是重庆人,上世纪90年代初来到佛山,不久就加入了佛山诗社。直到1998年诗社活动变得丰富起来,除了每月出版《佛山诗坛》这份报纸,还定期组织诗人们到各地采风,举办诗歌朗诵会等。比较大型的活动还有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在祖庙一带办的签名售书会。签售会每年都办,今年格外热闹,吸引了三四百人前来买书。看到诗歌集受到市民的欢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写诗也有了更多的动力。

佛山诗坛涌现打工诗人

邱炎楷: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佛山诗社副社长

近年来,佛山诗歌界又多了一个主流。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中就不乏讲普通话的优秀诗人,他们在融入佛山本地的生活当中,与本土诗人有了思想方面的碰撞和交流,创作题材主要围绕着打工艺术,沿着珠三角打工一族的生活轨迹,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对生活鲜活的感受。还有代表着新思潮的“赶路”的一帮诗人,都给佛山诗坛带来了新的风气。

采访手记

诗意的城市才能诞生诗人

“你也写诗的吗?有空去我的博客看看吧!”一个认识了多年但不太相熟的朋友在一次聚会中聊起诗的话题时对我说起这样的话,很难相信这样一位整天关注着广告份额的朋友居然还在写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打开了他的博客,上面的诗还真的不少,先不说质量如何,仅从他诗句的字里行间对佛山的情感流露,使得我毫不犹豫地认同在这次采访中老诗人彭乐田说的那句“诗意的城市才能诞生诗人”。

诗歌是浪漫的,而生活却是现实的。告别了诗情洋溢的那个年代,佛山的诗人们并未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教师、官员、报人、商人……在这座城市里充当着他们各自的角色,并说明这诗歌并非寂寞而清贫。但是在一个特定的时候,因为一件特定的事物,本来彼此不同的他们有了同样的一个身份--诗人,而联系他们的纽带便是佛山诗社。也许是诗人生性便是浪漫的,如今的诗社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就连社员的社费也被笑称为俗务。当诗人们捧着需要向企业募集赞助才可以印出一期的诗刊时,他们的笑容却是满足的,“在我看来,诗社的发展是越来越好”。26年前,由于日新月异的时代感召,诗人们觉得言之有物,不必再应景唱酬,所以佛山诗社应运而生。但在26年后的今天,当昔日诗人笔下的水乡成为一片片工业区,当借诗抒情的打工者成为了习惯粤韵悠扬的新佛山人,他们的笔下的诗篇是否还紧扣时代旋律的华尔兹?

不论是广佛诗人游顺德,还是西樵山上吟名花,不可缺少诗意的佛山需要诗人们给出的一个个答案。

赏诗

●西樵遇雨

雨点。打在名山的脸上/像云游僧敲击木鱼的声响/松陵过尽/我看见:一阵风/溜进庆云寺/打坐   (张况)

●十年

十年\可以让一个城市扩大十倍\十年\可以让男人拥有一个十岁的儿子\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在十年里\远不止扩大十倍\但让我们呼吸的新鲜空气\却少了\但让我们能够散步的空间\却小了           (阮庆全)

编辑:李啸啸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时代诗歌网首页 » 诗文博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版权所有 © 时代诗歌网络公司 《时代诗刊》编辑部 《网络诗人》编辑部 Copyright © The Poetry Times, Inc. (English)
     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