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易晟
加入时间: 2007/08/17 文章: 123
|
时间: 2009-8-08 周六, 上午4:17 标题: 穿越诗歌,诗人在世上 (黄礼孩) |
|
|
□黄礼孩
古马是为诗歌秘密存在的诗人。他“红灯照墨”式的诗歌在群雄并起的西部自成一体。他的诗歌就像一枚金色的勋章,被佩戴在西部的胸前,而给这一枚勋章渡上金色的是他对西部神奇的向往和热爱。优秀的诗歌背后总是有爱和美的存在。是爱和美的元素给了他再造的天赋,他用诗歌创造了一个心灵上的西部。沿着他的诗歌地理,穿越他高迈、澄明、温婉、苍凉、顿悟的诗歌文本,我们看见诗人行走在世上。
喜欢古马先生的诗歌多时,却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次有机会学习诸位诗评家、诗人给古马先生写的评论,对他的诗歌有了新的感知。这种新的认识,得益于文学的阐释。文学阐释是一个文学常识,一针见血、独到的阐释是让思想行动起来的方法,对于诗歌而言则是打开翅膀的飞翔。从他者的智慧和经验出发,去观察诗歌,让我们真正认识到诗歌本身和诗人自己。在这本《古马:种玉为月》里,诗评家、诗人对古马的解读将让我们看到一个乘风跃起的古马。
梅绍静认为古马诗歌的魅力需要反复阅读,要反复打量词语的永隽性,比如马蹄、积雪、白骨、云朵、月光、露水、牛羊、青草、孤独、疼痛等词,这些词语像马匹的飞跃,又如昆虫一样安静,它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速度,当它变成歌谣式的诗歌时又有了节奏美。古马给它们换血,让一种新的生命力来到它们的身上。古马说:“我的诗应是强暴。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强行黏合,转化为我们生命中遥远而亲近的东西,拓展想象无限可能的空间。”古马在词的使用上,韩作荣先生也给予了肯定。他认为古马所用的这些与古诗词相近的句式浅白,但十分生动传神。诗人的任务是展示语言,进而展示那个被隐喻的世界,古马在他的语言中发现一个属于他的世界,一个神化了的现实世界。
“罗布林卡只有一个僧人:秋风/罗布林卡只我一个俗人:秋风//用落叶交谈/一只觅食的灰鼠/像突然的楔子打进谈话之间/寂静,没有空隙” (《罗布林卡的落叶》)。马步升从古马的诗歌里看到:古马呈现出的诗歌景观是碎片、断语、残缺的意义和欲言又止的节制,到了后来,这种倾向变成了一种预谋、一种自觉、一种处心积虑的意义分解。沿着批评家的导读,我看到了古马在他的诗歌里把历史与传统,现实与幻觉,情感与理智,景物与回忆错综重叠,创造出了诗歌中时而谦逊,时而淳朴,时而硬朗,时而苍茫,时而高远,时而柔软的深度。燎原先生很有见地地说出古马的诗歌是对之前西部诗歌大潮下诗人们未及的层面进行挖掘。“古马倾向于塞菲里斯所说的‘向着石头沉湎’的写作方式,却又追求埃利蒂斯所说的‘光明的对称’。”诗人沈苇把塞菲里斯和埃利蒂斯的诗歌风格综合到古马的身上。沈苇也是西部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以自己的经验说出了古马,说出古马的诗歌形态。正是古马内心光明的追求,使他的诗歌省去了黑暗和晦涩,读者也因之减少了阅读所造成的压力和紧张。评论家沈奇则认为古马的诗歌是“柔肠寸断式的眷恋和寻寻觅觅的歌吟,一种亲近又疏离的客态抒情”。评论家耿占春通过细读古马的诗歌得出这样的观点:“被现代社会所忽略的事物与感受,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古马的诗歌中获得了幸运的存在。他的诗歌保持着象征,也透露出从象征转向寓言的精神过程,同时他正在把某种话语共同体的想象力引入个人的修辞学。”多位诗评家、诗人细致的分析就像多种声音之间彼此呼应,相互衍生,古马的诗歌因之被一次次打开。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诗评家就有一百个古马。诗歌文本的细读就是目光的无限深入,而被不断阅读和书写的古马就这样异彩纷呈。李少君在天涯社区和诗生活网上举办了一场“古马作品虚拟研讨会”,引来众人的热评,一时仁者见山,智者见水,大家都在古马诗歌中找到他们喜欢的部分。程光炜先生说古马的诗有一种难以分析的空灵之感,他认为这样的诗不是写出来的,是自然赋予作者的。从这一点上来说,解读古马的诗歌需要运用心灵环绕大地飞翔的力量来逐字逐句去感悟。参加网络研讨会的还有很多诗评家和网民,他们所提供的众多观点也是开启古马诗歌的密码。
“千里寻夫/夜夜只闻蟋蟀叫/忽远忽近的蟋蟀声/是边陲人早该换了的旧鞋吗/足寒伤心/她挽着小小蓝色的包袱/一团磷火/妻子模样”(《向西》)。在一些幽静的夜晚阅读古马情感浸透的诗歌,仿佛他就是那个提着灯回家的人。梁小斌认为古马的所有诗歌都有红灯朗照的气象和土生土长的民族根性。是的,古马的诗歌被一种古典情怀、一种现代气息、一种文化记忆、一种美学观念朗照着。一个诗人的作品被人品出的不仅仅是色、香、味,还有别的,那么这个诗人作品的美感就在无限空间中弥漫着。张玉玲从古马的诗歌中读出了虚无禅境之美,它呈现出来的是以孤冷静默为底色的超验之美,虚实相生的中国画式的留白效果。超验其实就是神秘,留白就是留有想象空间。这确实是古马诗歌中的一个维度。在这本评论集中,古马的朋友人邻花了不少心血写出了《诗人的秘密花园:关于古马》,他几乎把古马说尽了。从他的观察角度来看,古马的诗歌还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他坚信中年之后的古马将会从一个优秀诗人上升为大诗人。古马拥有这样的天分和潜力。
阅读《古马:种玉为月》中众多诗评家和诗人的美文,我时常被打动。古马的诗歌进入他们的法眼,这中间必有古马的精神方式、人生观念与他们契合,他们才有了书写的欲望。一个出众的人被另一批出类拔萃的人在漫长的时光中阅读和解读,他需要储备多少能量啊!他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诗格和人格魅力啊!沈奇先生说“在种玉为器,待价而沽的时代,独有人种玉为月,渴望布清辉而耀千古”,这人就是古马先生。
一个诗人,当他的写作进行了一个时期,通过他者来评析自己的作品,指出优势和不足之处,这于一个诗人的发展有所裨益,对于一个诗人的重新出发无疑具有启动的力量。这之于读者是扫除阅读障碍的帮助,而之于诗坛来说,这个选本提供了个案和观察的方法。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被阐释的文本要有能量,它首先要具备被研究的文学价值。毫无疑问,古马的诗歌具有多重空间,是一个宝藏,通过阐释和解读,他的诗歌获得了新的方向和质量。穿越这批解读诗歌的文本,我们看见一个清晰而独立的古马、一个赢得我们热爱的诗人正行走在世上。
这是一本诗评集,在众诗评家、诗人严谨、细致、认真的解读之后,我再去给古马说点什么已变得十分困难,也局促不安。好在我只是一个编者、一个提供平台的编者而已,真正重要的是古马的诗歌和对他诗歌进行阐释的作品。感谢诗评家和诗人们真诚的劳动,感谢敦煌文艺出版社提供的有益于诗歌发展的合作机会!我想,这是一个编者与诗人、诗评家的诗歌缘分,与出版社则是合作的缘分。这样的缘分是我所珍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