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澜沧
加入时间: 2007/08/17 文章: 108
|
时间: 2009-7-14 周二, 上午2:05 标题: 为3亿打工者树立纪念碑(打工诗人许强访谈录) |
|
|
近日,苏州打工诗人许强发起筹建中国打工文学馆引起了新华社、《文学报》、《工人日报》、《新京报》、《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江南时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浙江工人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苏州打工诗人许强再一次进入公众视线。“建设中国打工文学馆就是为中国三亿打工者树立一块永恒的纪念碑,作为打工者的一员,义不容辞……”10余年来,打工诗歌领军人物之一、苏州打工诗人许强一直都在实践着当初的誓言。上班、写诗、筹建中国打工文学馆,这三者就是目前许强生活的全部。
许强先生是纷纷挚友,他在闲暇之余接受了我对他的采访,纷纷将本次访谈中有关打工诗人的内容及相关背景资料稍加整理,让大家对这个群体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以飨读者。
纷纷:有人说走上诗歌这条路是由许多偶然造成的,不知道你是怎么爱上诗歌的,然后开始了自己创作?
许强: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还在渠江岸畔的渠县二中读高中。我的同桌陈宏,是一个诗歌的狂热者,他写了许多诗,每次写完都会让我先读一下,慢慢地我开始喜欢读诗歌了。后来我在县图书馆借了许多世界著名的诗集,拿来仔仔细细地读,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诗歌之路。1994年我大学毕业后,到深圳打工,开始了大量创作。
纷纷:你是何时开始打工诗歌创作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写作的?
许强:我从1995年开始从事打工诗歌的创作。当时刚到深圳不久,对于环境的陌生,加上又经历了许多的艰难,打工诗歌进入了我的血脉,从此以后再也难以分开。当时写作打工诗歌就是在铁架床上完成的,宿舍也没有桌子,环境比较差。1995至2000年是我创作的一个过程。
从2001年创办了《打工诗人》报以后,我把更多心思都用在这张报纸上了。现在除了编《打工诗人》报和《中国打工文化报》,还要编年度打工诗歌选本《中国打工诗歌精选》,这是一个工程浩大的事。每年我们还要举办一年一次的中国打工诗歌节。现在我在筹办中国打工文学馆等等。要做的事还有许多。为了在文化史或文学史上为中国三亿打工群体留下些什么,我想我的所有付出是值得,我从来没有想到回报。为我们这个时代,为三亿打工群体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想这是值得的。
纷纷:请介绍一下目前中国打工诗歌的发展现状?打工诗歌发展这么多年,成果如何?
许强:可以说现在是打工诗歌非常热的时期,打工诗歌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这和《打工诗人》报8年多的努力及推动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和我们国家现在对打工群体的关注是离不开的。无论是著名的诗歌期刊,还是理论期刊都给打工诗歌前所未有的关注。就说这两天吧,《北京文学》和《山花》都在与我们联系,要做一期打工诗歌专栏。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许许多多期刊对打工诗歌的关注。前几年也不断有一些在国内有影响的期刊开办一次性打工诗歌的专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2006年11月《诗刊》一次性发表23个打工诗歌作者的诗作,这可以说是前所末有的关注。
打工诗歌的影响力超过了现在的任何一个诗歌流派,它的人数在全国有几千人。我们可以想想现在有哪一个诗歌流派人数有如此众多。劳动人民的力量及其文艺产品的力量是巨大的,势不可挡!
我相信打工诗歌以及打工文学一定会载入我们的文学史。打工诗歌及打工文学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学史最生动和最真实的一部分。
纷纷:打工诗歌作者主要公布在哪些地方?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
许强:打工诗歌作者主要分布在广东,东莞最多,可以说东莞是打工诗歌的发源地及其大本营。东莞现在写作打工诗歌的作者有200至300人。打工诗歌作者除了广东外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海南等城市,当然内地一些城市如重庆,成都等都有。有打工者的地方,就有打工诗歌的存在。打工诗歌,是石缝中生命力顽强的抗旱能力特强的植物。它是打工时代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表达了打工者的真实生存状态与内心世界,对于记载真实的历史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
对于打工诗歌作者来说,生存状态普遍都不太好。大多数在工厂,长期加班加点,还没有休息日,有的有加班费还得不到标准支付。2008年《打工诗人》报11位编委,有5位都处在长时间的失业中。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打工诗歌群体的生存现状。参加过诗刊社青春诗会的打工诗人程鹏,一直以来都处在半失业状态,连参加诗刊社青春诗会的路费都没有。打工诗歌作者就是三亿打工群体中的一分子,他们正在打工,他们正在为一日三餐而努力地工作。
纷纷:听说你现在正在计划筹建中国打工文学馆?能给我们谈谈吗?
许强:打工文学也是改革开放后特有的时代产物,在众多的打工作者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者,从2005年起,打工文学在当代文坛异军突起,出现了很多很好的作品和代表性人物。比如2007年和2008年,分别有两位打工诗人获得了人民文学奖。去年的散文年度排行榜前10名中,第1名与第6名分别为打工作家的作品,著名作家余秋雨的作品排在第10位。目前全国在业余从事打工文学写作的作者大约有2万至3万人。而筹建一座属于打工者自己的文学馆便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这对于我们这个打工群体以及历史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于是我发起了筹建中国打工文学馆的活动。
中国打工文学馆主要收藏全国打工文学作家诗人的书籍、手稿、书信、暂住证、在企业上班的工号等一切相关原始资料、扫描件、复印件,以保存中国打工文学最重要的一切相关资料,也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的一部分加以归档保存。
今年端午,我发动全国近百位打工诗人分别在苏州木渎旅游集散中心广场和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举行全国打工诗人诗稿义卖活动。为中国打工文学馆捐助一些资金。在东莞的活动中,在深圳的著名打工文学作家、中国第一打工妹安子也专程去参加了这次活动,还向中国打工文学馆捐赠了1万元,我非常感动。我们需要这样有爱心的人士支持。
木渎当地领导现在同意提供场地在木渎建中国打工文学馆。计划9月26日开馆,就坐落在木渎景区内,届时参观的人一定很多,对于打工文学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
纷纷:听说由你组织策划的中国打工诗歌节,在去年已成功召开。对于以后的中国打工诗歌节你有何计划与打算?
许强:我计划把中国打工诗歌节做成一个著名的诗歌品牌。每年都用不同的亮点,来突出打工诗歌的与众不同。比如:今年计划增加郑小琼打工诗歌作品研讨会和柳冬妩打工诗歌评论研讨会。颁发首届中国打工诗歌创作奖,首届中国打工诗歌评论奖。
每年我们可以和不同的城市合作,来做中国打工诗歌节。让打工诗歌走向打工者较多的城市。让整个社会都来关注打工群体,改善他们的生存现状,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纷纷:《打工诗人》报从2001年创办到现在的情况如何?在全国打工群体及中国诗歌界的影响如何?
许强:《打工诗人》报发展非常好,比我最初的预想要好。最近又有安子、李斌平加盟《打工诗人》编委会。这个队伍在不断壮大。同时我们开始了和南方诗歌研究中心的长期合作。
《打工诗人》报现在在全国打工群体中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品牌,受到了众多打工诗歌作者的推崇与喜爱。大家都以能在上面发表作品为荣。现在,在中国诗歌界,一提到《打工诗人》报可以说无人不晓。给中国诗坛的印象是,这份报纸非常成功。我见到的诗人们都这样说。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我相信,《打工诗人》报及其推出的诗歌品牌“打工诗歌”会走得越来越远,也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象征!
纷纷:听说你计划编选《中国打工文学发展史》,能给我们谈谈吗?
许强:这本书目前正在策划中,计划花两年时间来完成。收集大量的原始图片及走访部分打工文学代表作家。争取收集最完整的资料。当然,需要许多的朋友来支持与帮助,这本书才能完成得更好。
纷纷:近年来你的诗歌创作又到了一个高峰时期,能给我们谈谈你现在的创作状态吗?
许强:2007年底,我搬了新居,居住环境改变了,写作的冲动又有了。从2007年底,我又开始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不过现在写的,基本上是关于故乡的诗歌作品。今年在几个年度诗歌选本上也发表了诗歌作品,在《诗刊》、《星星》、《中国诗人》、《绿风诗刊》、《扬子江诗歌》等诗歌期刊先后发表了诗作。
今年计划争取参加诗刊社青春诗会,不管成不成功都并不重要,只要努力争取过。近期开始计划花一年时间,来创作一批打工诗歌作品,写作一些打工诗歌文本。我现在的写作状态非常好,只要有时间就会写。另一个写作高峰已经到来。
纷纷:可以说打工诗人为广大城市居民呈现了一幅中国农民工现状图。你认为呢?
许强:是的。前不久读到《新周刊》上的《农民工,我们亏欠30年的兄弟!》写得很好:“改革开放30年最值得致敬和表彰的群体、被忽略的中国骄子,是农民工。没有他们粗糙的双手,就没有今天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繁荣。生活在城市的我们,要感谢和帮助农民和农民工——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亏欠多年的兄弟。”
我国13亿人口,9亿是农民,其中有2亿多是农民工,农民工是当前人数多、社会奉献大的劳动群体之一,也是合法权益容易受损害的弱势群体,我们要形成全社会都来尊重农民工,善待农民工的良好风气。
7月12日访谈于木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