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长斌
加入时间: 2007/08/25 文章: 136
|
时间: 2009-7-10 周五, 上午1:24 标题: 如果不给他发表 |
|
|
曾经写出了《女神》的诗人郭沫若,在他的后半生中,只能写写这样的东西,是一件可悲的事。如果可以不给他发表,不仅保全了郭老的名声,也避免了误导青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找资料过程中见到1958年4月21日《北京晚报》上发表的一首诗: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
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
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
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
麻雀麻雀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
你真是个混蛋鸟,五毒俱全到处跳。
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
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后方使烈火烘。
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这是一首什么水准的诗,一看就明了,想来不必多说。如果是一篇自然来稿,被《北京晚报》采用,容易让人联想到1958年新诗的水准不怎么的,或者,是当时《北京晚报》副刊编辑的文学水平不怎么的。其实,这二者都是单纯从文本出发的误解。如果读者也像我一样,知道此诗的作者是谁,这样的误解也许就不会产生了。
这首诗的作者可是一个极其显赫的人物。不仅因为他当时担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还因为他是一个现代文学史中有名的人物,卓有影响 ———他就是曾经写过《女神》,作为著名学者在文学理论、史学等领域堪称权威的郭沫若先生。在诗作中,郭先生“纷飞的想象、澎湃的激情”全然不见。
应当说,这样的诗,郭沫若先生并非偶一为之。同年国庆(1958年),郭沫若又写了一首《宇宙充盈歌颂声》的诗。诗云:
国庆年年益光辉,今年又有新景象。
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天安门广场。
广场浩荡人如海,丰碑巍峨天变矮。
人间出现双太阳,天上地下增光彩……
这首竟然长达191行。
如果不给他发表,我想对当代诗歌以及对郭先生本人都是大有益处的。而且,郭先生九泉之下有知,他一定会赞同我的意见。
我想那些编辑和那些媒体,如果他们从文本出发,哪怕对文本考虑得稍稍多一些,这样的憾事就不会发生。也不会让我许多年以后见到这样的诗,很为郭前辈这样的大诗人汗颜。问题是他们面对的是这样的作者,他们不可能有过多的文本上的考虑。是不是诗?郭老这样的大家他能不知道吗。他如果知道这是非诗却把它给了报纸,你让报纸怎么办?你让小编辑们怎么办?当然,如果当年遇上一个跟我有差不多想法的小编辑,把这稿子撤下来,结果会怎么样?结果是稿子照样上报纸的重要版面,小编辑自己被撤下来。不仅如此,这小编辑还很可能因此戴上“右派”的帽子,从此厄运连连,直到几十年后,遇上平反昭雪的机会,重新做人,做一个凭空老了几十岁的人。还有,即便到了今天,郭老的那些诗依旧没有人去评说,不全是为尊者讳,也不是因为对故去的人别太苛刻,而是今天的人们,未必都能对历史卷宗上的是是非非来评头论足。
曾经写出了《女神》的诗人郭沫若,在他的后半生中,只能写写这样的东西,是一件可悲的事。更可悲的是这样一些文字竟然白纸黑字留了下来,擦也擦不掉,洗也洗不净,成了永远的诟病。如果不给他发表,如果可以不给他发表,不仅保全了郭老的名声,也避免了误导青年。不发表,只是信手涂鸦,一印成铅字, 则要承认这是“作品”,而署着郭沫若大名的作品,自然会很快流传开来。想当年,说不准有许多文学青年正是读了这样一些大作,走上写作道路,并且以为这就是写诗作文的正途。
我这种想法其实也很幼稚。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单就郭老这一段公案,不给他发表,事实上根本做不到。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有吸取历史的教训,在今天,在从事编辑业务时,从文本出发,严格按照发表的标准来选稿、用稿,而不受文本以外因素的影响,不管作者是什么身份,稿件面前人人平等,这样做了,才是对作者的真正尊重。
子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