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 
登录会员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注册 登录/短信登录/短信 帮助帮助
时代诗歌网首页 » 诗文博谈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清代壮族诗人黄君钜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严伯禹



加入时间: 2007/08/21
文章: 100

文章时间: 2009-7-07 周二, 上午3:27    标题: 清代壮族诗人黄君钜 引用回复

黄君钜,字仲尊,号丹崖,广西武缘县东乡(今武鸣县城东镇)夏黄村人,壮族。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出生于仕宦之家。先祖黄万珍,雍正三年(1725 年)由岁贡任北流县训导;其父黄彦墉,颇有文化教养;其叔黄彦坊,嘉庆癸酉科(1813年)拔贡,曾任雒容县(今属鹿寨)教谕,道光年间参修《武缘县志》,一生著作颇丰,是广西有名的壮族文人之一。

黄君钜自幼秉承家学,刻苦用功,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举。35岁时被授予六品官衔,而后前往云南省任职。光绪元年(1875年)由于从云南转运京铜有功,加升三品官衔,晋升云南府(治今昆明市)知府。他在云南为官二十余年,政绩显著,为清廷所赏识。朝廷封赠其祖父和父亲为“通奉大夫,享二品”,其家称“中苑大夫第”,成为三代荣宠之家。

光绪九年(1883年),黄君钜告老还乡。两年后,担任武缘岭山书院院长。晚年曾编撰《燕石漫藏》一卷、《丹崖诗钞》四卷,惜已散佚,今仅见诗二十余首。此外,他还主持编修了《武缘图经》六卷。全书分图说、地略、政略、人略、献略五部分,是壮族地区现存学术价值较高的一部地方志。光绪十三年(1887年)四月十八日,黄君钜在家乡病逝,享年70岁。

纵观黄君钜的一生,他走过的是一条科举取仕之路,仕途还比较顺畅。在历任官职上,其政绩建树,颇有口碑,在诗歌创作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清代为数不多的影响较大的壮族文人之一。

抒发忧民之思

黄君钜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偏僻的云南省任职,目睹当地百姓民不聊生的艰辛或历经丧乱的苦痛,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惨状。这些在黄君钜的笔下,就成了格调沉郁、感慨良多的忧民之作。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易门任内感事诗》(八首),其中之一云:

讼庭坏壁长蓬麻,老吏疏慵懒报衙。

凉夜荒街巡饿虎,深林古木闹栖鸦。

浃旬卧起无余事,一饱谋成有几家。

绘得流亡图欲上,君门万里路何赊。

这首诗,是黄君钜于同治三年(1864年)47岁时离开易门县知县一职赴路南州(今路南县)任知州时所作的。当时,正值广西爆发太平天国起义,云南各族人民也纷纷响应。1856年,回族领袖杜文秀在蒙化(今云南巍山县)起义,率众攻克大理,建立政权。自此,云南各族人民展开了历时十多年的反清斗争。黄君钜目睹清廷为残酷镇压起义军而到处征发夫役,导致兵连祸结,人民流离失所,于是有感而写该诗。

该诗首联颔联写景:公堂长草,衙门凄清,饿虎巡衙,栖鸦闹林,何等荒凉颓败,何等晦暗无望!颈联尾联议论抒怀:整个易门,能有几家“谋成”温饱?边庭这一幅民生凋蔽图已绘就,可“君门”却在万里之外。在无可奈何之中,隐隐流露出黄君钜对当地百姓命运的担忧与关注之情。

饱览名胜,赞美河山

黄君钜一生宦游八方,历经川、陕、滇、黔、桂、粤诸省,并曾进京受封。所到之处,饱览祖国山川形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泰山叹》二首、《车过黄河故道》、《泛舟滇池》、《百色晚眺》、《舟发南宁旋里诗》、《歇江底店云、贵分境处诗》等等,其中最为精彩的,是七言歌行《大明山》:

万丈穹窿跨绝域,武缘西南上林北。绵亘百里扼昆仑,控制九土耸则屴。君不见,叠翠嵯峨云一带,三日成霖雨无外。镆耶飞出两白龙,奔注凤山细流会。盈盈十里归渡头,双江绮合共悠悠。远送行舟出思武,东下南海历沧洲。又不见浙人,青箬绿蓑富薯芋,短柄长搀勤发虑。种成香蕈生息蕃,聚族结庐不归去。山花如云红似火,山鸟画眉声琐琐。扪参历井越涧过,时逐猿猱拾坠果。东峰晴明西峰雨,樵子深入白云坞。伐木丁丁不见人,忽闻树巅一报午。郁郁纷纷苍翠浮,常有仙人绝顶游。崖前松偃石枰暗,遐心空谷弥深幽。南崧归老爱登陟,峤西诗成誊余墨。我亦小隐隐山林,形容不尽遥相忆。

大明山是黄君钜家乡北部的主要山脉,明清两代文人题咏不断,是粤西名山之一。黄君钜以亲切的回忆之笔,先是粗线条地勾画出山势的整体轮廓,渲染其雄浑壮丽,以及水脉的源远流长、气象浩浩。然后用工笔细描,刻画山中的自然美景,写得生气勃勃。在以往题咏大明山的诗歌中,这是写得最美的一篇。

表达思念故里之情

黄君钜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赴滇任职,至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月告老还乡,在外漂泊长达20余年。可故乡的一草一木、邻里乡亲,无一不萦绕在他的心中。因此,对故乡的山水风物、人情世态的描摹,成为黄君钜诗中不可磨灭的亮点。以《丙子八月十二日,舟至文江塔》诗为例:

欲卸轻装浅泊舟,塔形依旧枕清流。

乔松拔节临江直,丹桂霏香绕岸浮。

鸥聚百千寻夙契,月明三五证前修。

当年携壶与客醉,却换星霜二十秋。

这首诗,是作者奉旨押运京铜到广东交割后,于光绪二年(1876年)八月从水路回到故乡武缘,途经文江塔下所作。诗中用“枕、拔、直、浮”等动词对故乡的古塔、乔松、丹桂作了形神兼备的描绘,加上鸥鹭寻夙契、明月证前修的点染,写尽了诗人阔别故乡今始重逢的喜悦之情。

清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黄君钜离开家乡返滇,临别时写下了《丁丑二月别里门复之滇省诗》(二首),其中之一云:

今来昔往几何年,又是春风别恨天。

云树依微劳梦毂,关河险阻指吟鞭。

壮心未与人俱老,从事还伤我独贤。

回首凤山犹在望,两峰高插镇江边。

黄君钜此时已经六十岁了,可是诗中抒发的仍是“壮心未与人俱老”的豪情和对故乡起凤山、香山河的眷恋,浓烈的乡情溢于纸上。

流露骨肉亲情

黄君钜是个性情中人。因此,他的诗中时常流露出对骨肉亲情的思念。孝敬父母、思念和疼爱儿孙、眷顾亲人的血缘情感,充满了他诗作的字里行间,体现了他事业与家庭并重的理想追求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清光绪八年(1882年)九月初四,黄君钜的侧室周氏去世,享年41岁。想到平时周氏的温存体贴,为上衙前的夫君束冠整带,而今却人去床空,黄君钜不觉悲从中来,写下了《悼侧室周氏》(五首)。其中之一云:

奉持冠带玉玲珑,唤起衙参梦寐中。

今夜鸡鸣风雨冷,德帏凄怅竞床空。

苦尽甘来笑语里,痴情憨态老来红。

侬家比次娉婷立,十稔浑如一霎风。

此外,黄君钜悼念亡子亡孙的诗作,也写得十分感人。清光绪七年(1881年)七月初十,黄君钜的小孙子仅一岁多便夭折,他无比悲痛,先后写下两首《哭幼孙兴保诗》、两首《追忆小孙诗》。其中之一云:

开轩放鸽入云中,轻倩凭窗眄远空。

回步月廊披画轴,频登竹几弄灯笼。

菱花展笑双髻翠,薏米供餐两颊红。

抱睡呜吟惊梦短,半庭落叶怨秋风。

诗中不仅再现了一岁多的儿童憨态可掬的顽皮情状,更写出六旬老人(当时黄君钜64岁)痛失幼孙的悲情。其他诸如《怀母诗》、《悼亡二弟叔宝诗》、《悼亡四弟季谐诗》、《怀胞兄孟华诗》、《哭小男龙官》等等,无不写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借物抒怀、浑然天成,毫无矫饰。

黄君钜的诗作,内容丰富,意味隽永,形式多样,手法多变,锻词炼字造句精益求精,表现出他较为深厚的国学根底和文化底蕴。
编辑: 刘冬妮 作者: 康忠慧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时代诗歌网首页 » 诗文博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版权所有 © 时代诗歌网络公司 《时代诗刊》编辑部 《网络诗人》编辑部 Copyright © The Poetry Times, Inc. (English)
     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