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壑
加入时间: 2007/08/20 文章: 127
|
时间: 2010-2-10 周三, 上午6:56 标题: 网诗“大跃进” 好诗却不多 |
|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首朦胧派诗人北岛的代表作《回答》里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传诵。但自此之后,诗歌却有与人们渐行渐远之感。
“现在的诗歌创作其实相当火爆。”知名诗人沈奇说,“民间诗报诗刊一茬又一茬,越来越‘热’。”仅他手头接到的诗歌刊物就有四五十种,“没登记的加起来可能有上万份了”。网上诗歌创作数量更是惊人,“每年达发表线的不下二三十万首”,颇有“大跃进”态势。
“火爆”来自于网络等媒体出版门槛的降低,“以前可供发表的媒体并不多,但现在有了网络,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发表平台。”据中国诗歌研究者周笃文教授透露,“中华诗词协会成立之初会员只有1.6万人,现在会员有200万人。”
好诗不多的原因,沈奇认为“现代人只活在当下,而不是追求精神,严重的个人化写作很难与大群体产生共鸣”。
诗评家李震则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现在一部分诗人太关注自我,沉迷于抚摸与自我抚摸。”
李震说,大部分新生诗歌出现在网络,专业的诗歌网站大约有几百个,呈多元发展的格局。可以说,中国诗人追求了很多年的创作自由终于实现了,但也出现了“下半身写作”和“垃圾派”诗歌,“泥沙俱下、惊世骇俗”。
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则认为,现在诗歌的边缘化是创作的问题。他说,人们热爱诗歌,但并不喜欢那种莫名其妙的诗歌。实际上诗歌的边缘化,很大程度上是诗歌创作本身造成的,相当一部分作者缺乏文化内涵、缺少才气,只好靠一些花里胡哨的形式。“但是中国的老百姓,我觉得是非常聪明的,他一眼就可以把这种小伎俩看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