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人
加入时间: 2007/08/17 文章: 124
|
时间: 2009-7-15 周三, 上午2:03 标题: 昌耀诗歌馆:纪念独行者 留住诗人魂 |
|
|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独坐无语。
——《斯人》
在中国当代诗坛,昌耀是一个光辉的名字,坎坷的命运给了他坚强的精神,他的诗歌中体现出的古奥邃密和灵光幻化,让他以特立独行的姿态在中国诗坛留下一个倔强的背影。
湟源是昌耀的第二故乡。在他1957年“因诗罹祸”、被打成右派而开始漫长的流放生涯后,曾在湟源县日月藏族乡生活多年,并在这里组建了家庭,写下了著名长诗《哈拉库图》。
为了纪念昌耀先生,2008年,湟源县在多次组织省内外著名诗人、学者及昌耀亲朋好友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将丹噶尔古城中的原海峰书院改修成昌耀纪念馆,展出昌耀生平简介、书籍信件、诗词手稿、文字图片、生活工作用品等实物展品,向世人全面展示了诗人坎坷、丰富的一生。(黎江郑涛)
昌耀生平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籍贯湖南桃源。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任文艺兵,1951年受伤返国。 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后曾率团出访俄罗斯等国家。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木图》等。
昌耀艺术成就
昌耀是中国诗坛上一位有待于人们认识和评价的重要诗人。他诗中所具有的理想主义和浪漫气质,悲剧精神和苦难意识,古语新用,旧词重铸,使他在汉语言遗产面前成了当之无愧的继承人和创造者。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很多诗作以不分行来表达,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
来源:千龙网 |
|